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妈妈够强大,孩子才能强大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孩子的玩具车坏了,找你来修,你会不会这么告诉孩子:

这个妈妈可不会,等爸爸回来修吧。

孩子叫你“这儿有个数学题,你来帮我看看”,你会不会看都不看就拒绝:

难题妈妈可不会,找你爸去。

一位妈妈很骄傲地说:

在我们家,爸爸的人设就是无所不能!

那么妈妈的人设是什么呢?

01 / 妈妈是学渣?

曾经有一个机构,就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一千多名初中生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是:

绝大部分孩子认为,现实中的妈妈与理想中的妈妈,差距很大。

现实中的妈妈被认为是“见识少”“不读书”的,而理想中的妈妈形象,则包括“每天看书”、“谈吐不俗”。

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恐怕与很多妈妈给自己的“人设”有关。这些人设包括:

重视外貌: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

动手能力差:修马桶我不会,修下水道我不会,修理玩具我不会,换灯泡我不会;

学渣:数学题我不会,物理题我不会,历史题我不会,难题更不会;

感性:易怒、易抓狂、哀怨、软弱、刀子嘴豆腐心、得理不饶人,女人就是这样;

逻辑性不强:女人就是感性的动物,要那么多理性做什么?

给自己做这样人设的妈妈们,可能发自内心地相信:

男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天然地高于女性,女性在这些方面的不足,非常正常;

男性的学识也应该高于女性,女性学识不足,则非常正常;

男性才应该更重理性,女性理性不足,也非常正常。

当然,给自己做这样的人设的妈妈们,可能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用自己的“无能”,来反衬爸爸的“强大”,以为孩子建立起一个理想家庭的模型,激励男孩子,成长为像爸爸那样强大的男人,激励女孩子,将来去嫁给无所不能、可以全然依赖的丈夫。

但问题是,妈妈们这种“谦虚”的人设,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02 / 妈妈的低能人设,隐藏着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性别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一个典型。

比如“女司机”,就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不区分个体差异,认为女性开车,一定技术差、毛手毛脚、容易出差错;

“女博士”,也是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女博士就是学霸、不懂生活、没人敢娶;

在理性思维、动手能力上,妈妈不如爸爸,也是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在这方面天生的就是弱于男性的,而且不需要努力改变。

其实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和他的受教育程度相关、和他所学专业相关,和他以往成长经历里习得的思维习惯相关,它们和这些因素的相关性,其实都强于与性别的相关性。

一个家庭里,理性思维更强的,更善于动手做修理工作的,有可能是妈妈,不一定是爸爸,更感性的,倒不一定是妈妈,很可能是爸爸。

所以,孩子的玩具车坏了,不一定要等爸爸修,孩子的数学难题,也不一定要等爸爸来帮着做。

03 / 家庭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很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家庭中,性别意识都会很强,会传达给孩子“男人比女人如何如何”、“女人比男人如何如何”、“男孩子就应该怎样”、“女孩子就应该怎样”的观念,如果男孩子想学十字绣,就会被大人阻止,“那是女孩子的玩意儿,男孩子不要学”,如果女孩子想买变形金刚玩具,大人也会劝阻,“那是男孩子的玩具,你还是买芭比娃娃吧”。

其实这种刻板的性别观念,对孩子很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比如,一个家庭中,总是强调在思维能力和学识上,妈妈不如爸爸,那么家里的男孩子可能就会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印象,认为女性是不如男性的,这会让他看不起女性,包括自己的妈妈和未来的妻子。

家里的女孩子则可能认为,反正我是女孩子,我某方面,比如理性思维、数学思维、科学思维不够强,是天然的,改变不了,也没有必要改变。

这种观念,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我们很容易看到,不少女孩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本来很不错,到了初中增加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马上就“怯场”了,根本不去做足够的努力,自然,学习成绩整体上就会滑坡。而从小被培养着除了生理上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没有能力上的差异的女生,则更容易有优秀的表现。

所以,爸爸妈妈们,需要特别注意,淡化家庭中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也要注意避免其他人,为孩子灌输这种刻板印象。

04 / 和小女孩聊天的故事

美国非虚构作家丽萨·布鲁姆,曾经讲过一个与小女孩聊天的故事,以解释人际信息如何在儿童自我观念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她去参加晚宴派对,见到朋友家的漂亮女儿,她忍住了想要脱口而出的赞美:

哦,玛雅,你真的太可爱了!来让我看看你!穿着那件漂亮的百褶睡衣转个圈,再走个模特步,你这个小美人!

转而问小姑娘:

好高兴见到你。嗨,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小姑娘在小小吃惊之后,非常兴奋地说:

我现在就去拿过来!我可以读给你听吗?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12岁以下的女孩携带睫毛膏、眼线笔和唇膏的比例已经达到15%到18%。结果呢,饮食失调的案例在增多,她们的自尊反而降低了。不仅如此,25%的年轻女性更愿意赢得模特大赛冠军,而不是获得诺贝尔奖。就连成功的女大学生都说她宁愿性感,而不是智慧。

如果你教会小女孩们外表是你第一件注意到的事,那么你就是在告诉她们外表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这就变相地等于让她们在5岁的时候就开始节食,在11岁的时候浓妆艳抹,在17岁的时候做隆胸手术,在23岁的时候打肉毒杆菌。

05 / 妈妈的低能人设,会给孩子更深远的影响

妈妈的低能人设,除了会将性别刻板印象传递给孩子,还会对孩子有更深远的影响。

因为在实际的育儿生活中,妈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远远长于爸爸,在很多方面,孩子的能力会直接自妈妈那里习得,妈妈就是孩子们的直接榜样。

比如妈妈认为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强,而且也不打算提升,那么她就会比较少地带孩子做关于动手能力的练习,比如玩拼插玩具,孩子缺乏这方面的练习,长大之后的动手能力,也会偏弱,这会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动手和实验项目的学习。

比如妈妈认为自己逻辑性不足,不长于讨论,那么她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描述性的内容,就会大大多过分析、思辨性的内容,这会影响到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未来的思维清晰程度。

再比如妈妈认为让孩子多了解科学方面的内容,是爸爸的事,可能在为孩子选择阅读书目时,就会更偏重故事型读物,而忽略科学类读物,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会更偏重语言,比如英语学习、偏重才艺学习,而忽略孩子的科学素养以及知识面的拓展。

所以我真的非常建议妈妈们,无论是什么样的学识背景,不要先为自己设定一个在某些方面很“无能”的低人设,努力做个能修玩具、能讲数学的妈妈,会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更多,也会让孩子为有一个强大的妈妈,而倍感骄傲。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妈妈够强大,孩子才能强大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