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已经两周多了,但是还不会自己吃饭,每次都是奶奶喂,但是这样下去,以后上幼儿园可怎么办?
我跟儿子沟通:“小墨墨,今天我们自己来学吃饭怎么样”,儿子眼睛里充满了未知和好奇,努力的点点头,可是刚吃一点就弄得满身都是饭粒,怎办么都吃不好,儿子一生气把筷子放在桌子上,撇着小嘴,“妈妈我不会,我不想吃了,你喂我好不好”,看到儿子这样,我真的差点忍不住去喂儿子,又很着急,看到他因为吃饭这一点小事就轻易放弃,以后长大了遇到大的挫折可怎么办?
抗挫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刻意培养“出来的,很多父母怕麻烦,怕孩子受委屈,而错过了培养的关键期,其实只要做好这3三件事,孩子的抗挫力会悄悄变强。
允许孩子”搞砸“不急于”救场“
/ 01
就比如儿子在学习用筷子吃饭,每次总是拿不住,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不能因为孩子着急吃饭,担心孩子而不让孩子继续尝试,自己拿起饭来喂孩子,如果每次都是这样,那么孩子终究会被我们越养越脆弱。
孩子在6周之前,本来就是有探索欲和求知欲,做父母的不能剥夺孩子这些天生的本能,总以为直接代劳是为了省事,为了孩子好,可是这样只会让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差,会让孩子以为“搞砸=失败”。
当儿子一次又一次拿不好筷子的时候,我告诉儿子:“没关系儿子,妈妈等你,慢慢练习就好,你会越来越好的”,正面暗示儿子,让他知道“搞砸-调整-再尝试”,他慢慢的就会明白,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再一次努力,就会成功。
不回避“负面结果”让孩子自己“买单”
/ 02
小孩子爱玩是天性,现在有很多小孩玩着玩着就忘记上学之前要整理好书包,导致第二天忘记带作业,有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子被老师批评,发现作业忘记带了,就主动给老师打电话,“老师,我们家孩子作业忘记带了,您等一会,我马上给他送过来”。父母的这种做法看似是帮了孩子,但是这种“偷懒式保护”只会让孩子觉得“犯错不用负责”,遇到问题只会逃避
这个时候不妨让孩子直接面对结果,作业忘记带了就是忘记带了,让他体验一下自然的结果,自己找老师说明情况,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选择躲在爸爸妈妈后边。
孩子在承担了犯错的结果后,会学会反思“哪里做错了”,慢慢的也会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比如下次开学前会主动检查书包,抗挫时更有担当。
教孩子“拆分困难”而不是只说“加油”
/ 03
小外甥如今已经上了二年级了,因为妹妹妹夫下班比较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会的问题,姥姥在旁边想着,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就经常说“昊昊,你是最棒的,这些问题好好想想一定能解答出来的”。
我在旁边看着母亲这样鼓励小外甥,虽然知道母亲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母亲也是因为文化低没办法辅导孩子,想着给孩子一些鼓励吧,让他自己多思考。
妹妹下班的时候,我跟妹妹沟通了这个问题,就这样妹妹妹夫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专门来辅导孩子的作业,帮助他“拆解问题”,而不是敷衍式的教孩子,家长觉得教孩子比较麻烦,甚至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的做法都会让孩子遇到困难时没有底气。
孩子只有学会“拆解问题”,会明白“再大挫折也能一步步解决”。遇到挑战时不慌,抗挫时更有方法。
跟大家强调这“3件事”不是对孩子冷漠,而是“有温度的放手”,允许孩子搞砸,但是要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买单,事后再跟孩子一起复盘。
大儿子一开始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总是摔倒,每次摔倒都是哭,我一开始也是心疼,抓紧把孩子扶起来,现在孩子再摔倒的时候,我会跟孩子说“你看看车把是不是歪了才摔倒的,自己试试站起来”,后来即便再有摔倒的时候,他也会自己爬起来笑着说没事。
抗挫力就像孩子的 “隐形铠甲”,不是靠家长 “挡掉所有风雨” 练出来的,而是让他自己淋点小雨、踩点小坑,慢慢学会撑伞、跨过坑。
父母偶尔 “不偷懒”,多一点耐心陪孩子面对不完美、承担小后果、找到小方法,孩子才能在未来的风雨里,站得更稳、走得更远。愿每个孩子都能带着这份铠甲,勇敢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