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曾说过: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作为两个女孩的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在思考,如何培养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人生无法逆转。
究竟什么样的童年才是幸福的?
考了很高的分数?
拥有很多的玩具?
还是吃了很多的零食?
其实,这些都不是的!
在童年这条没有回头路的历程中,一个孩子能够感受到的最大的幸福大概就是小时候父母给足了他这5样东西。
1、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他人。
一个孩子只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开心、自由的健康成长。
孩子安全感缺失,一生也很难弥补回来。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醍醐灌顶:
安全感就是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外出,坐在后座上,醒了可以看风景,困了可以睡觉。只要爸爸妈妈在前座,他们永远会安全地把你带回家。
被无私宠爱,被无忧关怀,来自心灵的安适,是安全感的源头。
安全感从不是 “溺爱”,而是这两个细节:
✅ 回应要及时:孩子哭了别喊 “不许哭”,蹲下来问 “是不是不舒服?”;他喊 “妈妈”,再忙也要回应一声。
✅ 态度要稳定:别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告诉孩子 “妈妈只是累了,不是讨厌你”。
就像植物需要土壤,安全感是孩子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底气。
地基打牢了,未来再遇到风雨,他也知道 “有人兜底”。
在孩子年幼时,我们要做他成长的土壤,多对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和欣赏,给予他积极的回应和关注。
2、价值感
孩子终其一生都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常常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和进步,拥有足够的力量在未来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其实,价值感就是那股重要的力量,它能决定孩子飞多高。
很多家长总说 “你还小,别添乱”,却不知道这句话正在偷走孩子的价值感。
真正的价值感,藏在这些小事里:
✅ 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哪怕只是递个筷子、摆个碗,告诉他 “少了你我们真不行”。
✅ 接纳他的 “不完美”:做错事别骂 “你真没用”,换成 “这次没做好,下次试试这样做”。
当孩子确信 “我就算不优秀,也值得被爱”,他就不会在意外界的否定,内心永远有支撑。
告诉孩子:你很重要,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只管往前走,做最真实的你自己。
3、选择权
孩子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做选择。
给孩子 “掌控感”,比你替他做决定更管用。
很多家长会有一个误区:
总怕孩子走弯路,却忘了 “选择权” 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给选择权的关键,是 “有限自由”:
✅ 别问 “要不要吃饭”,问 “你想先吃青菜还是先吃肉?”
✅ 别替他决定兴趣班,说 “舞蹈和画画你都可以试,选一个最喜欢的”。
当孩子习惯自己做选择,他会慢慢学会为结果负责,未来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才不会迷茫无措。
尽量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支持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4、自信心
孩子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自信心。
想要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父母就要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真正的自信心,藏在 “具体的肯定” 里:
✅ 夸努力不夸天赋:不说 “你真厉害”,说 “你练了 3 遍终于学会了,太坚持了”。
✅ 看见 “小进步”:哪怕只是今天主动跟老师问好,也要说 “你今天主动打招呼,妈妈觉得你很勇敢”。
自信不是 “我什么都能做好”,而是 “我就算做不好,也敢再试一次”。
这种底气,能帮孩子对抗未来所有的不确定。
作为父母,要看见孩子的优点和表现好的地方,尽可能多多肯定、欣赏、和嘉许孩子。
只有当你对孩子充满信心时,孩子的自信才会发芽。
5、独立意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永远不要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不要把孩子养成“顺从者”,而是要学会放手,支持他拥有独立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独立意识,要学会 “懒一点”:
✅ 别包办代替:孩子自己能穿衣服,就别上手;他能解决和小朋友的矛盾,就别插手。
✅ 允许 “试错”:孩子想自己系鞋带,哪怕系成疙瘩,也让他试,实在不行再教方法。
独立不是 “让孩子独自面对一切”,而是让他知道 “我有能力解决问题”。
这样的孩子,未来走到哪里都能站稳脚跟。
最 后
养育孩子,父母需要站在未来的视角,思考当下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要的幸福,从来不是昂贵的玩具、名牌的衣服,而是:
安全感带来的踏实
价值感带来的底气
选择权带来的自由
自信心带来的勇气
独立意识带来的力量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我们只要给足孩子这 5 样东西,一个内心强大、独立坚定、自信果敢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释放幸福力,他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内心丰盈、生活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