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朋友在带娃育儿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学得慢、行动慢,在学习中总是不稳定、考得差?
这时,作为家长,肯定是又焦虑又无奈。
但任你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她仍然风轻云淡、波澜不惊、涛声依旧。
其实,抚育儿女本来就不是一场追求速成的比赛,而是一段需要用心守护的漫长旅程。
就像种子破土而出之前需要向下扎根、花苞绽放前需要积蓄养份,孩子的成长也有其独特的节奏,急也没用、催也不行。
我记得女儿一年级第一次考试,成绩语文15分、数学8分。老婆有些担心,我告诉她不用着急,孩子连怎么考试答题都不知道呢!
后来到了二年级,她的数学成绩总是不好。有朋友建议我送孩子参加补习班,我说3乘以7等于21这样的题,就即使她不读书,长大了她也会懂得,为什么一定要逼她现在就懂呢?
朋友无语,认为我迂腐、固执,我不以为意,坚信只要她爱学习爱上课,对学习保持好奇心,后面总会好起来。
当然,面对同班其他同学的优秀成绩,接纳孩子“慢慢来”确实需要耐心和勇气。
看到其他孩子成绩进步,有的孩子一直名列前茅,我也肯定有过动摇和疑惑。但那个念头,只在心头滑过,未作长时间停留。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的孩子擅长表达,有的孩子偏爱思考;有的孩子在运动场上挥洒激情,有的孩子在书桌前默默钻研。
不是所有树苗都能快速长大,也不是所有花蕾都在同一时间开花。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允许树长成树、花长成花、草长成草,给足时间、给足陪伴、给足启迪、给足引导。
如果认同这个观点,我们就不会太多地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学会接受孩子成长中的“不完美”。
接受他写字时的歪歪斜斜,接受他解题时的磕磕绊绊,接受他日常生活中慢半拍、跟不上。
这样的耐心,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让他在自己的节奏里积累力量,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后来,我女儿在平平凡凡但快乐充实的状态下读完小学,成绩一直不愠不火;在初一下学期突然厚积薄发,一直名列前茅;目前就读高中,也在学校重点班级。
有时和她聊起学习时,她告诉我,小学时不是真的学不会、弄不懂,多数情况是想玩。后来玩饱玩够了,也就不想玩了,就逐渐和学习较上了劲。
《人民日报》一篇关于育儿的文章里有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并包容孩子的个性,让他们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