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开发孩子的智力”,不少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报班!奥数、英语、编程,生怕自己家孩子落后。
可真要说起来,让孩子脑子更“灵活”的方法,其实就在日常生活里,不用花大价钱,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操作。
以下4个激活孩子大脑的方法,特别是最后一个,90%的父母还不知道。
01运动,可以给大脑充电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孩子在家一整天不动,脾气就容易暴躁,要么就看电视,要么玩手机一整天,动不动说“好无聊”?
其实,这不是孩子矫情,而是身体和大脑都在提醒,需要活动了。
运动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会更放松,血液循环快了,精神自然也就更好。
很多成绩好的孩子,都有运动习惯。
有人爱跑步,有人爱打球,哪怕是每天跳绳十分钟,也比闷头坐在书桌前强。
所以,与其让孩子待在家闷着,不如先让他出门跑一跑,回来再学习,这样精神状态好,效率高。
02旅行,让大脑“见过”
孩子从书本上对很多事的理解,只是脑子里有个印象,大多是不够立体的。
一旦出去走走,哪怕只是去隔壁城市看看,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见过真正的大海,孩子才会明白大海的大,宽是什么样的;站在古城的墙下,孩子能够触摸和感受课本里那些描述,让文字才会变得鲜活起来。
当然,旅行不是一定要出远门,周末去郊区逛个博物馆、走个湿地公园,都能给孩子带来新体验。
这些零零碎碎的见识,会慢慢扩大的思维格局,也让他们更愿意问问题、想问题。
这就是“见多识广”。
03音乐,能给大脑放假
特别容易被大多数家长忽悠的一点,就是音乐对孩子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学过乐器的孩子,在专注力和记忆力上往往更突出。
因为,孩子在弹琴或者拉琴的时候,手、眼、耳朵都得同时配合,这样使得大脑的不同区域能够更好的链接起来。
当然,不学乐器也没关系。
平时在家多放点好听的音乐,也能帮孩子放松下来。
尤其是小一些的孩子,吵闹、心情时,放一首轻快的音乐,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
所以,并不是一定要培养出“音乐家”,而是让音乐自然地进入到孩子的生活,就已经够有价值了。
04讲故事,让大脑有想象力
讲故事,是锻炼孩子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因为,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也会在思考,就比如说这个人物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后来怎么样了,哪个是正派,哪个是反派……等等。
这些都需要要靠想象。
这种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日后说话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清新,描述一件事是不是有画面感。
而且,故事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作用:能拉近亲子关系。
孩子最喜欢的,往往不是家长送多么贵的玩具,而是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END 最后
教育,从来不是拼谁报的兴趣班更多,而是拼谁能抓住孩子大脑最自然的生长规律。
运动,让身体和大脑放松;旅行,让孩子长见识;音乐,能给大脑放假;讲故事,能孩子充满想象力。
这些方法不花大钱,也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父母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小事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