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无声的范本:“身教”才是最好的育儿课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晚饭前和12岁的哥哥聊天,不过三两句,他就不耐烦地摆手:“行了行了别说了,你一说就转到讲道理上了。”我顿时有些恼火——明明这次想分享的是新的感悟,并非重复过往的说教。可看着他抵触的眼神,我突然愣住了:孩子早已过了追着问“为什么”的年纪,那些刻意组织的道理,在他眼里不过是单调的絮叨。真正能走进他心里的,或许是我未曾刻意言说的日常。

这份觉醒,还源于前一晚接他放学的路上。刚坐进车里,他就开始长吁短叹:“今天作业太多了,好累啊”“明天还要补课,真不想去”,一连串的抱怨像小石子般硌在我的心上。起初我想反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语气、这神态,分明就是平日里的我。工作不顺时,我会对着厨房的油烟叹气;辅导作业烦躁时,我会忍不住抱怨“怎么这么难教”。我当然未要求他学我,可这些消极的情绪,恐怕已像空气般渗透进他的生活。

那一刻我忽然发现,父母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孩子照见的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言传”是刻意的灌输,而“身教”是无声的浸润,前者或许能换来暂时的顺从,后者却能沉淀为孩子骨子里的模样。

我一直妄想道理讲透了,孩子自然会懂。比如我反复告诉他“要坚持阅读”,每天催着他读课外书,自己却窝在沙发里刷手机;我叮嘱他“遇到困难别退缩”,可上次他学自行车摔了一跤,我第一反应却是脱口而出“不行就别学了,多危险”。那时的他虽然听话照做,却总带着几分被动。直到现在他对“讲道理”的抵触,或许正是长久以来“言行不一”埋下的伏笔。

意识到问题后,我开始试着调整自己的状态。之前总抱怨家务繁琐,如今收拾厨房时,我会轻声念叨:“把碗碟摆整齐,下次拿的时候就方便啦”;之前陪他写作业时忍不住刷消息,现在我会在旁边放一本自己的书,他写作业,我读文字。变化悄悄在发生:遇到难题他急得抓头发时,突然冒出一句:“妈妈说过,慢慢来总能想明白”。这种影响,对年幼的弟弟同样明显。刻意的教导和重复的叮嘱远远没有身体力行的细节更有效。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位爸爸坚持十年陪女儿跑步,从小学到初中,风雨无阻。他从未逼着女儿“要坚强”“要自律”,可女儿不仅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还养成了规律作息、遇事不退缩的性格,学习上也总能保持稳定的心态。这位爸爸用十年的脚步证明,父母的行动,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那些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从来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靠我们的日常活出来的。

反观生活中,不少父母总在陷入“说教困境”,包括我自己也经常重蹈覆辙。一边骂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一边自己刷短视频到深夜;一边怪孩子待人没礼貌,一边和外卖员说话时颐指气使;一边催孩子努力学习,一边自己下班回家就躺平摆烂。我们以为道理讲得够透彻,却忘了孩子更擅长用眼睛观察。

当然,“身教”并非要求父母成为完美的圣人,而是要拥有“自我觉察”的意识。我依然会有烦躁抱怨的时候,但现在会主动和孩子坦诚:“妈妈刚才不该发脾气,是我没控制好情绪,我们一起慢慢调整好不好?”这种坦诚,其实也是一种“身教”——它让孩子懂得,不完美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有修正自己的勇气,这也远比假装完美的说教更有力量。

“身教”的力量,还藏在对待小事的态度里。比如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园,就别临时找借口推脱;比如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要主动道歉赔偿;比如遇到环卫工人,要真诚地道一声“辛苦了”。这些细碎的行动,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长成“诚信”“尊重”“责任”的模样。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12岁的哥哥用一句不耐烦的“别说了”,给我上了最深刻的育儿课——道理会过时,说教易抵触,但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最持久的参照。当我抱怨孩子不够自律时,该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坚持早睡早起;当我指责孩子不够耐心时,该先想想自己是否能从容应对突发状况。

如今再面对哥哥的抱怨,我不再急着讲道理,而是笑着说:“妈妈今天也有点累,但我们可以先吃点水果,再一起规划作业时间,说不定能快一点完成。”我会主动把手机放在一边,拿起他的课本一起研究难题;会在周末早起跑步时,喊他一起感受清晨的风。弟弟也跟着学样,哥哥写作业时他会拿起绘本翻看,我收拾家务时他会递来抹布。家里少了说教的絮叨,多了无声的默契。

育儿不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塑造,而是一场彼此映照的成长。那些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美好品质,还得先由我们自己活成范本。因为孩子记住的不是你说过多少道理,而是你做过的那些事、流过的那些汗、持有的那些态度。当“身教”成为日常,教育便会像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孩子心里种下力量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里,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或许才是最朴素、也最有效的育儿智慧。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无声的范本:“身教”才是最好的育儿课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