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这些行为明明是缺爱,父母还骄傲地以为是“情商高”,太可悲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那些让父母骄傲的 “懂事”“体贴”,或许藏着孩子不敢言说的委屈。

放学带顺顺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妈妈正拉着女儿,对旁边的家长说:

“你看我家妞妞多懂事,刚才在玩具店,盯着娃娃看了半天,我问她想不想要,她立马摇头说‘妈妈赚钱累,我不要’,才 5岁就这么体贴!”

周围几个家长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

“你家孩子真懂事,情商真高!”

“要是我们家那个,早就哭闹打滚了。”

那位妈妈脸上写满骄傲,可我分明看见小女孩眼里闪过一抹与年龄不符的失落,眼睛偷偷瞟向玩具店的方向。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懂事,但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乖巧,却可能是讨好,这不是高情商,而是内心缺爱、没有安全感。

01

过于懂事乖巧:

不是情商高,是怕 “不乖就不被爱”

网上有个话题问:“特别懂事的孩子,是情商高么?”

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这哪是什么 “高情商”?不过是孩子在缺爱中学会的 “生存法则”。

心理学上的 “依恋理论” 表明:

幼年时得到足够爱的孩子,会形成安全依恋,他们才会有底气表达需求;

而缺爱的孩子,会把懂事乖巧当成 “留住爱” 的筹码, 他们怕自己的任性会惹父母生气,怕自己的需求会被嫌弃,只能压抑自己,压抑真实的需求。

在这个话题下还看到另一个网友扎心的回复:

“我小时候从不敢提要求,妈妈说‘家里穷’,我就说‘我什么都不要’;爸爸说‘女孩子要乖’,我就从不跟人吵架。可长大后,我连买件喜欢的衣服都要纠结半天,总觉得‘我不配’,遇到喜欢的人也不敢靠近,怕自己不够好。”

太懂事的孩子,通常都不太会快乐。

02

察言观色讨好:

不是会来事,是 “怕被抛弃的自保”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察言观色、会讨好当成 “高情商”“会来事”,但很多时候,这种看人脸色说话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用妥协换安全感。

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

长期处于 “父母情绪不稳定” 环境中的孩子,会特别敏感于他人的情绪, 他们怕 “自己做错事让别人不开心”,所以会提前妥协、讨好,避免冲突。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曾分享说:

“小时候爸妈经常对我说,你要是不乖,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我总看爸妈脸色,怕惹他们不高兴;他们吵架时,我就会乖乖做家务、写作业,希望他们能和好,怕他们离婚,怕被抛弃;

现在我工作了,还是习惯看领导脸色做事,明明不是我的错,也会主动道歉;同事让我帮忙,哪怕自己很忙,也不敢拒绝。我总怕得罪人,总怕别人不喜欢我,可我一点都不快乐。”

儿童心理学家说:

“孩子过早学会察言观色,不是聪明,是缺乏安全感。他们怕自己的一点疏忽,就会失去父母的爱,所以只能时刻紧绷神经,迎合他人的期待。”

这种 “讨好型人格”,本质是缺爱、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会让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失去自我:他们会把他人的评价当成自己的价值,会因为别人的一点不开心就自责,活得越来越累。

03

超龄情绪稳定:

不是成熟,是 “情绪压抑的伪装”

孩子的天性本该是情绪外露的,开心时大笑,难过时大哭。如果一个孩子情绪过于平稳,从不失控,反而值得警惕。

《小舍得》中,子悠的 “情绪稳定” 让人心疼:

妈妈强迫他学奥数,他明明不喜欢,却从不说 “不”;

在补习班被老师骂 “笨”,他也只是默默低头;

甚至最后在考场崩溃,之前也从没在妈妈面前发过一次脾气。

子悠妈妈曾骄傲地说:“我家子悠最懂事,从不哭闹,情绪多稳定,这就是高情商。”

可她不知道,子悠的 “情绪稳定”,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他怕自己的反抗会让妈妈失望,怕自己的情绪会被妈妈指责,所以只能把委屈、愤怒都藏在心里,直到升学考场上彻底爆发,他出现了幻觉,撕毁试卷,崩溃地冲出了考场。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 “情绪稳定”“不哭闹” 当成 “坚强”,却很少意识到,这种 “超出年龄的冷静”,很可能是孩子在用压抑换认可。

这种 “情绪压抑” 会对孩子造成长远伤害:

他们长大后要么会变得冷漠、麻木,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么,要么变得情绪暴躁,焦虑抑郁。

04

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指出,真正的高情商包含三点:

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

简单说就是:

敢表达真实的自己,也尊重他人界限,能控制不好的情绪,也会体谅别人的感受,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懂得拒绝,而不是一味迎合,这和 “懂事讨好”“压抑情绪” 完全是两回事。

真正的高情商,是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05

父母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真正高情商的孩子?

允许孩子 “不懂事”,给足 “被爱的底气”

别总对孩子说 “你要乖”“你要懂事”,而是告诉孩子 “不管你乖不乖,爸爸妈妈都爱你”。

孩子想要玩具时,别骂他任性,而是跟他沟通 “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什么时候买”;

孩子哭闹时,别凶他 “不许哭”,而是抱抱他说 “妈妈知道你难过,哭出来没关系”。

拒绝 “讨好式教育”,尊重孩子的感受

别教孩子 “为了让别人喜欢,就委屈自己”,比如亲戚逗孩子要玩具时,别逼孩子 “给妹妹吧,你要懂事”,而是说 “这是宝宝的玩具,宝宝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分享”;

别人夸孩子 “真乖” 时,别跟着说 “是啊,他从不惹人生气”,而是说 “他也有自己的小脾气,我们会尊重他的感受”。

只有让孩子知道 “你的感受很重要,不用讨好别人”,他才不会把 “察言观色” 当成生存技能,才能慢慢长出自信的底气。

接纳孩子的情绪,教他 “合理释放”

当孩子生气时,别骂他 “脾气坏”,而是教他 “你可以说‘我很生气’,但不能打人”;

当孩子难过时,别劝他 “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而是陪他 “哭一会儿没关系,哭完我们再想办法”。

“儿童的情绪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需要被看见、被接纳的信号。”

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教他合理释放,他才能慢慢学会管理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

06

写在最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 “必须懂事”“必须要乖”“必须情绪稳定”,而是不管我是什么样子,都能被无条件接纳。

当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他们才敢做真实的自己,敢表达需求,敢面对失败,敢爱自己。

真正的高情商,是建立在 “被爱” 的基础上。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这些行为明明是缺爱,父母还骄傲地以为是“情商高”,太可悲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