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耐心的重要性,耐心可能是父母身上最为稀缺的特质。
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成绩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提高,希望孩子玩手机的时长短期内就从3小时/天降到0小时/天。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父母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变好。
01
成绩:静待花开,进步需要被看见
如果孩子目前的成绩不理想,家长要有耐心,要给充足的时间。
学习成绩的提高,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多看到孩子取得的进步,多给孩子鼓励。
例如,英语的知识点是比较零碎的,要经常读、经常记,成绩从C到B,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提高上去的。
所以就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例如,之前英语考30分,这次英语考了35分,许多家长会无视这5分的进步,总是嫌孩子进步太慢。
他们可能会给孩子说 “加油,离60分还有一段距离……”。
而不是鼓励孩子说 “不错啊宝宝,你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5分,说明最近你的努力有成效了……”
家长之所以焦虑,基本上是因为和学习好的同学对比了。
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成绩进步快,而自己的孩子进步慢,就着急了,对孩子就没那么耐心了。
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家长给出的却是要求,甚至是打击,看到的是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这时,孩子挺有挫败感的。
其实,别人家孩子成绩再高,和我们也没什么关系,别人成绩好那是别人。
对于语文这样的科目,更需要平时的阅读积累,成绩提高更需要时间。
因此,无论是英语、语文等成绩,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消化是需要时间的,在认知层面上,我们要认识到孩子成绩的提高需要时间,家长需要耐心。
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前期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积累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一个爆发。
例如,当我读完1本书、5本书后,好像没什么感觉,但是当我读完 100本书后,阅读速度确实快了,因为有了前期100本书的积累,阅读速度当然就提高了。
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如此,只要保持进步就好,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一个大的突破,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02
手机:从禁止到引导,培养自律是关键
这一代的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手机、移动互联网,所以,孩子玩手机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管得太死,孩子一点都不能玩,一旦哪一天放开,孩子再上瘾那就更麻烦了。
例如到了大学没人管了,完全放开了,孩子一天花10个小时家长也管不了,所以,从小就教会孩子要能自己管控好手机,这才是长久解决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要跟孩子讲手机的危害,当然也要说说手机的益处,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管控手机的,要教孩子平衡好学习和手机。
例如,我自己为了少刷短视频,我把抖音卸载了,当我要用抖音时,再重新安装上即可。
我告诉孩子,有时自己要主动设置一些障碍,写作业的时候,手机肯定是不能放到身边的,每次用完手机后,不要放在身边,要放在客厅的抽屉里。
手机放在身边,那终归是一个吸引甚至是诱惑,总是忍不住想去看,怎么能全身心放在学习上?
而且,为了防止自己玩太久,可以设置下每天最多玩多久,要有一个上限。
不然玩起游戏时,刷起来短视频时,也就忘记了时间,一下子三四个小时过去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在培养孩子管控手机的过程中,在陪伴孩子驯服手机的过程中,家长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例如,孩子之前一天玩了5个小时,现在一天玩了2小时,这是一个大的进步。
当父母看到这样的进步,一定要表扬孩子,对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一定要去正面强化。
可是很多父母不会意识到这点,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装作没看到。
因为父母的目标是孩子一天最好一分钟都没玩手机,只要看到孩子玩手机就又急了。
因此,当看到孩子一天玩2小时手机后,父母又生气了。
父母却没有看到孩子之前玩5小时,而现在玩了2小时,已经比之前少玩了3小时,这肯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啊。
所以,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定要看到这个过程中孩子取得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最好也要用表扬来强化。
还有,当和孩子制定了计划后,说好的周六日一天最多玩2小时手机,父母也要遵守这个规则,敢于给孩子玩。
另外,孩子一不小心玩超过了时间,这时大多父母就开始上纲上线了,对孩子说 “咱们商量好的规定是一天2小时,怎么超过了?你这么不守信用,怎么说话不算数……”
其实,你想想自己制定的计划,能够 100% 执行吗?显然不是。那么,对孩子也不要这么苛刻了。
甚至可以对孩子表示理解:“爸爸有时候制定的计划,也不能做到 100% 执行,没关系,咱们下次注意,咱们想想怎么能不超时……”
事实上,当父母越能对孩子表示理解,孩子反而会做得越好,对孩子越苛刻,反而越容易反弹。
在辅助孩子驯服手机的过程中,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从长远来看,要教孩子能自己管控好手机。
03
情绪管理:先安顿自己,再引导孩子
在现代社会,家长普遍压力比较大,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太好,公司降薪、裁员、逼人自己辞职的现象还是不少的。
因此,不少家长总是忍不住会对孩子发火,而在发火后,又觉得不应该发那么大脾气,又开始自责。
其实,越自责的家长,越不容易改变,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家长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孩子打骂多年了,不要指望一下子就变得很好,家长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要接纳自己,要对自己有耐心,给自己时间学习。
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我觉得可以先从认知层面去着手。
例如可以学习一些脑科学的相关知识,了解情绪是怎么一回事,了解家长的情绪对孩子造成的压力,当孩子有压力时,对于它的前额叶皮质会有什么影响等。
还可以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对儿童的发展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征等。
当对情绪有一定的认知后,再学习一些相关的情绪管理技巧,可以读一些沟通、谈话方面的书籍。学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例如,评价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尽量讲事实而不是评论等。观察自己的情绪,当情绪要来时,深呼吸、走到另外一个房间等,这样强迫自己暂停一会等。
学习这些,也不是一天一周就能做好的,同样需要时间,家长要对自己有耐心,一边学习,一边在没做好时接纳自己,然后继续学习,继续努力。
04
写在最后
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时间,例如春播秋收,一个妈妈要怀胎10月等,这些时间都是无法跨越的。
孩子成绩的提高,需要时间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去适应、调整等,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着孩子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