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屡教不改?我用这5招让”小魔王”乖乖听话
各位宝爸宝妈们,说实话,养娃这事儿真是又甜蜜又折磨!特别是碰上那些顽固不化的”熊孩子”,简直让人抓狂到想原地爆炸!
前几天,我邻居老王愁眉苦脸地跟我吐槽:“我家那小子,都说了八百遍别玩手机了,转身就抱着屏幕不撒手,简直是对牛弹琴啊!”这情景,是不是跟你家也有点像?
其实啊,这些看似”不开窍”的孩子并非真的不听话,只是我们的管教方式可能出了问题。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这个”过来人”总结出来的实用招数,保证比吼叫和惩罚管用多了!
一、别急着批判,先读懂行为背后的密码
我那个做老师的朋友小张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她家儿子小明明明会做题,却故意写错答案;明明能收拾房间,却总是乱扔东西。这可把小张气得七窍生烟!
有一次,我劝她别急着发火,先问问自己:“孩子这么做到底想表达什么?”
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明因为妈妈总是对他要求过高,从来不表扬只会指出错误,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孩子犯错,很可能是在用行为发出求救信号啊!
所以啊,下次你家娃又犯浑的时候,别急着当”审判官”,先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问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或者”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好吗?”
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让你头疼的行为背后,可能藏着孩子的委屈、困惑或者是对关注的渴望!
二、变”命令”为”选择”,让孩子有掌控感
老李家的女儿小丽特别叛逆,让她做作业就像打仗,非要等爸妈发飙才肯动笔。有一天老李灵机一动,不再命令她”赶紧去写作业”,而是问:“你是想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是想在书房写还是在客厅写?”
神奇的是,小丽竟然乖乖拿起了笔!这是为啥?因为孩子最怕的就是没有自主权!
其实熊孩子们都有一颗渴望被尊重的心。当我们把”你必须这样做”变成”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好”,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减少一大半。
我常用的一招是”有限选择法”:
“你是想现在收拾玩具,还是十分钟后收拾?” “你觉得这周六先写作业再玩游戏,还是先玩半小时游戏再写作业?”
这样既给了孩子选择权,又确保了必要的界限,简直是一举两得!
三、设立”可预见的后果”,不再靠情绪管教
咱们当父母的,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就是情绪化管教!孩子不听话,我们就暴跳如雷;孩子做错事,我们就破口大骂。
老张家的儿子小强就是被这么”教育”大的。结果呢?小强现在只怕老张的怒气,根本不明白规则的意义。一旦老张不在场,这孩子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
我建议的做法是:提前和孩子约定清晰的规则和后果,然后坚定地执行。
比如:
“如果你玩手机超过约定时间,明天就没有手机玩。” “地上的玩具不收好,就要被’没收’一周。” “作业拖到睡前才做,周末就要减少一小时的娱乐时间。”
关键是:后果必须是合理的、相关的,而且必须百分百执行!记住,我们惩罚的是行为,不是孩子本人。
上个月我外甥玩手机超时,他妈妈二话不说,手机就”消失”了两天。刚开始外甥哭得死去活来,但第二次他就自觉遵守时间了。这就是”可预见的后果”的魔力!
四、抓住”闪光时刻”,正向强化更有效
我发现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有个坏习惯:孩子做错事了,我们眼睛尖得很;孩子做对事了,我们却视而不见。
这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想想看,如果你的老板只挑你的毛病,从不表扬你的优点,你会有多郁闷?孩子也一样啊!
所以我现在特别注重”抓闪光”: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立刻表扬;哪怕他只是把袜子扔进了脏衣篮而不是扔在地上,我也会说”真棒,你今天记住把袜子放进篮子里了”!
我朋友家的小女孩原来特别不爱刷牙,后来她妈妈每次她刷牙都给她一个小贴纸,集满十个可以换一个小礼物。才一个月,刷牙就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种方法比起责骂有效一百倍!记住:“抓住闪光,就能点亮一片星空。”
五、当个”情绪教练”,不当”情绪垃圾桶”
说到底,很多熊孩子之所以难管,是因为他们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我侄子小东就经常莫名其妙发脾气,砸东西、踢猫咪,把他妈妈气得够呛。后来我建议嫂子别急着训斥,而是先帮助孩子识别情绪:“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是因为玩具坏了吗?”
接着教他表达情绪的健康方式:“你可以说’我很生气’,但不能伤害别人或物品。”
慢慢地,小东学会了用语言而不是行为发泄情绪,那些让人头疼的”熊孩子”表现越来越少了。
记住,我们不只是要管教孩子的行为,更要教会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才是真正的”放长线钓大鱼”!
最后的叮咛
各位宝爸宝妈们,育儿真的是一场持久战。别指望一夜之间就能把”熊孩子”变成”小天使”,这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
有时候,当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也会气得牙痒痒。但我总提醒自己:孩子的成长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是直线前进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要做好榜样。你希望孩子不发脾气,自己就得先学会控制情绪;你希望孩子有责任感,自己就要先言出必行。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管教孩子,与其高声责骂,不如低声引导;与其苦口婆心,不如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