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的闺蜜打电话给我,谈话的时候,她忍不住跟我吐槽,婆婆老是追着给孩子喂饭,哪怕孩子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婆婆也不肯放弃,总是劝说孩子要再吃一口。
婆婆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身体越健康,长得越高。没想到,孩子因为积食进了医院。
其实之前她劝说过婆婆好几次,孩子吃饭不能吃得过饱,婆婆却不以为然。当她上班时,婆婆还是像以前一样逼着孩子多吃饭。
幸好这次的事情让婆婆后悔不已,再也不敢给孩子多喂饭了,她知道婆婆是好意,没想到自己的退让,却让孩子受苦了,她十分自责。
后来我安慰闺蜜,其实老人没有恶意,只不过老人喜欢用老经验养育孩子,现在我们养育孩子讲究科学育儿,在这方面我们要多引导老人,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养育才对。
其实也有不少老人跟闺蜜的婆婆一样,初衷是为了让孩子长得更好,却采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而不自知,伤害了孩子的脾胃,也不利于孩子的发育。
老人喂养的4大误区:趁热吃,再吃一口,嚼饭喂娃,伤孩子脾胃影响长高
1.嚼饭喂娃
“嚼饭喂娃”是很多老人热衷的,喂孩子的方法。
为什么老人喜欢嚼饭喂娃?
有些宝宝偷懒,不爱吃饭,老人为了让孩子吃得饱,选择嚼饭喂娃,把饭菜嚼碎了再用勺子喂给孩子吃。
这种做法其实剥夺了孩子锻炼牙齿的机会,阻碍了孩子咀嚼能力的发育,孩子需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饭菜吃下去。
孩子越不爱用牙齿,咀嚼能力就越弱。
这些饭菜老人咀嚼过后,并不卫生,容易把老人口腔里的细菌传染给孩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老人不要过度干预孩子吃饭,老人可以把饭菜做得精细些,有粗有细,有硬有软,大小适中,根据孩子的咀嚼能力,来调整孩子的饮食。
2. 趁热吃
刚做好的饭菜,其实温度非常高。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哪怕孩子再着急,老人也不应该让孩子直接吃饭,更何况有些老人总是催促孩子“趁热吃”。
刚出炉的菜肴,口感和新鲜度是最好的,但是并不适合孩子马上享用。
因为温度过高的饭菜,其实容易烫伤孩子的舌头或者对口腔造成伤害,因为孩子的皮肤非常娇嫩,对于温度的变化会比较敏感。
老人却不同,因为长年累月的劳作,对于高温的适应能力比孩子更强,也更耐热。
当大人感觉到温度高的时候,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难以忍受的高温了。
一旦父母或者是老人没有及时察觉到高温,孩子的嘴巴容易被高温灼伤。
45度-55度的温度,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感觉到比较烫了,如果老人坚持让孩子吃过烫的食物,容易让孩子的口腔受伤。
正确的做法:
(1)孩子的饭菜温度最好保持在40度左右,避免温度太高
(2)温度太高的菜肴,最好是放一会儿,等温度合适了再吃
(3)孩子能接受的饭菜温度,应该以孩子的感受为准
饭菜放置到适合温度再吃,并不会有损饭菜原本的口感,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过早让孩子“趁热吃”,而是应该告诉孩子“等一等再吃”。
3. 汤泡饭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很多老人也喜欢吃“汤泡饭”,“汤泡饭”因为有饭有汤,更容易下咽,而且很爽口,不会觉得口渴。
有些老人喜欢给孩子吃“汤泡饭”,这样能避免孩子的挑剔,也能让孩子连汤带饭吃下去,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汤泡饭”其实更容易伤害孩子的脾胃,削弱孩子的咀嚼能力,孩子变得不爱咀嚼,吃“汤泡饭”总喜欢吞下去。
汤水耐饱,孩子如果喝了太多的汤水,会影响孩子的进食量,会占用孩子的胃容量,导致孩子吃不下其他有营养的食物,时间长了,孩子容易营养不良。
再有营养的汤,也不能代替饭菜,毕竟营养并不是全都在汤里面,孩子应该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蛋,孩子需要把这些有营养的食物吃下去,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而不是光吃汤和饭。
正确的做法:尽量不要让孩子吃“汤泡饭”,让孩子先吃饭后喝汤,保证孩子摄入的营养丰富。
4.再吃一口
“再吃一口”是老人们的口头禅,老人对孩子是隔代疼爱,孩子吃得白白胖胖,老人才会开心,所以老人会忍不住劝孩子“再吃一口”,虽然孩子一再表示自己已经饱了,老人也没有停止劝饭。
孩子并不是吃得越撑越好,老人越强迫孩子吃饭,越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破坏孩子吃饭的兴趣。
正确的做法:
(1)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行让孩子再吃一口
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大有改善,孩子不会再挨饿,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丰富,所以老人要接受孩子的选择,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再吃一口。
(2)孩子知道自己是否饱了,而不是以大人的判断为准
如果孩子不愿意继续吃,说明孩子已经有了饱腹感。如果孩子真的饿了,孩子不用大人催促,也会乖乖地吃饭。
(3)孩子吃饭要适量,顿顿过饱容易让孩子消化不良
孩子并不是吃得越饱越好,毕竟孩子的胃容量是有限的,过犹不及,反而有损孩子的消化能力。
孩子每一顿的饭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孩子的食量来调整。
结语
孩子的喂养尤为重要,如果发现老人有这4种错误的喂养孩子的方式,年轻父母们要及时制止老人,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喂养孩子,避免这些误区,让孩子的身体能更好地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