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是否自律,取决于父母这5个教育习惯(建议收藏)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父母你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活成那个样子。”

这是许多家庭实践后的真实写照。

很多家长焦虑:孩子写作业磨蹭、学习没动力、刷手机没节制,整天要父母“追着管”,可孩子还是我行我素。

心理学上讲,孩子的自律,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悄悄培养出来的。

以下这5个教育习惯,是许多家庭亲测有效的方法,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

01

稳定的作息,是孩子自律的起点

河南个父亲,每天坚持6点半叫醒孩子,不管寒暑、节假日都不例外。

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只有闹钟、书桌和计划表。

孩子从不需要家长催促,作业总能按时完成,甚至早早养成了写错题本、复盘错题的好习惯。

几年下来,顺利考进重点中学。

这不是因为父亲“狠”,而是因为家庭作息极其规律,时间被分配得明明白白。

孩子的行为是日常生活的反复堆叠。

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总是晚上追剧到深夜,早上赖床起不来,吃饭时间也总是拖延,那么孩子自然也会习惯拖拉懒散的生活节奏。

高质量作息、自我管理、适度放手、正向反馈、身体力行。

这五个看起来普通的教育习惯,其实就是孩子通往自律的关键台阶。

它们不需要昂贵的补习班,不需要天赋异禀,只需要父母一点点坚持、一点点调整。

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

反之,如果家里日常就有清晰的作息表,吃饭、学习、休息都有规律,孩子自然而然会被“带着走”。

想让孩子自律,先从让家庭生活“有节奏”开始。

02

让孩子“自己负责”,而不是家长“全包办”

李彦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小时候他父母很少管他成绩,哪怕考砸了,父母也只会问:“你自己觉得行不行?”

但他却一直对学习有极高热情,最终走进清华、留学美国。

这种教育方式的关键,是把责任还给孩子。

现实生活中,太多家长喜欢“揽活”,替孩子做决定、替孩子安排计划,甚至替孩子检查作业。

但教育的目标不是控制,而是“放手”。

一位朋友分享过他的做法:

从三年级开始,让孩子每天自己制定作业计划,错了就自己改,错多了就想办法优化。

起初也磕磕绊绊,写得慢、错得多。但坚持半年后,孩子居然自己买了一个“时间管理本”,每晚睡前还会自评“今天效率如何”。

“自己做决定,才有动力对结果负责。”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一样适用。

03

从小事开始,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作业写不完、学习抓不住重点,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懒,而是不会管理时间。

初中女生小丽成绩突飞猛进,老师以为她报了名师辅导,家长却说:“没有补课,女儿每天只是按‘任务表’来走。”

这个“任务表”,是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训练的:

每天早上列清单,语文读书、数学错题、英语背单词,每项任务旁边标注预计时间。

最初只是家长带着写,后来孩子自己会根据效率调整分配。

时间久了,她学会了如何安排先难后易、如何避免拖延,还知道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冲刺。

自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一张张任务清单、一点点时间分配中练出来的。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会“分配时间”,不妨从每天让他写个“学习安排表”开始,小到10分钟,也能种下一颗时间观念的种子。

04

坚持做好“反馈”,哪怕只是一个眼神

看到孩子认真写完作业,你第一反应是:检查有没有错?

还是说:“今天比昨天认真哦”

这两种反馈,效果可能天差地别。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当孩子的努力被肯定,他们更容易坚持;

当他们只被盯着结果看,他们更容易焦虑甚至放弃。

我邻居家的小男孩,曾经写作业“能磨三小时”,妈妈总是唠叨他“效率太低”。

后来她换了方式,每天作业完成后,无论做得好不好,都先夸一句:“今天提前5分钟写完,有进步哦。”

慢慢的,孩子开始主动提前写,哪怕没写完也不逃避。

当他们发现认真是会被看见的,努力是有回应的,自律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成就感。

05

父母怎么活,孩子就怎么学

小凯家女儿上高一后,突然变得很“自觉”:

每天按时起床、刷完牙就学习、晚上还会做读书笔记。

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以前怎么催都没用。

后来他才发现,是因为疫情期间自己天天在家上网课、写材料、看专业书。

孩子天天看着他坐在书桌前,自然也开始模仿。

“原来她不是不想学,而是之前没人带头。”他说。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久、最直接的榜样。

你每天刷手机刷到深夜,却让孩子早点睡觉,效果一定有限。

你自己没拿起书,却希望孩子爱读书,这种期待很难实现。

其实,孩子看到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哪怕每天只是晚上陪孩子一起读10分钟书,或者一起写个周计划,都会比你在旁边催一百句更有效。

06

教育不是催着孩子跑,而是父母自己先站稳、走正。

高质量作息、自我管理、适度放手、正向反馈、身体力行,这5个看起来普通的教育习惯,其实就是孩子通往自律的关键台阶。

它们不需要昂贵的补习班,不需要天赋异禀,只需要父母一点点坚持、一点点调整。

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

愿我们每个父母,都说得少、陪得久,慢慢把孩子养成那个有主见、有计划、有韧劲的自己。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是否自律,取决于父母这5个教育习惯(建议收藏)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