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上周考了她上学以来的最低分。
拿回家订正的时候,眼泪要落不落,我看着心疼极了。
我抱了抱她,安慰她说不要紧的,咱先分析下这些错误,到底是因为不会还是粗心。
她把课本和试卷放桌上,我扫了一眼错题,基本判定她是不会做才错的。
于是我没让她直接订正,而是先让她看课本例题,看完后做课本上的练习,最后再订正。
如果订正对了,就让她给我讲做题思路,检验她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如果没订正对,我就根据课本知识点给她举例解释,解释完再举例考她。
就这样,我们娘俩整整学了一个小时,搞清楚了课本上的知识点,也顺便知道了出错的原因。
凡事都有个底层逻辑,订正错题的底层逻辑不在错题上,而在对知识点的真正理解上。
因为有这个底层逻辑在,娘俩全程没有任何不愉快。我没有吼孩子,甚至没有大声和她说话,她也没有抵触情绪。
完成试卷的订正之后,她满脸笑容地指了指着试卷,亲了亲我。
02
这就是孩子。孩子的需求就是这么简单。
孩子需要父母看见他们的无助,看见他们渴望被温和对待的心。
孩子心灵纯净,很容易就能察觉到爸爸妈妈究竟是假装温和,还是发自内心的温柔。
我以前就是假装温和。
平时对她笑眯眯的,可她犯了错,我的脸一下子就严肃起来了。
我知道自己这样不对,为此看了不少育儿书,学了很多方法。
但是,任何的假装礼貌在怒气面前都溃不成军。
装不了多久,我又故态萌生。
因为,我只学了点皮毛,没有真正地被说服。
眼里没有她,只有她犯的错。
03
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
掌管理性思考的大脑前额叶到20岁左右才发育完全。
冲孩子发火、吼叫、责骂,只会吓到孩子。
此时他们发育不完整的前额叶全部被用来思考怎么躲避父母的怒火,完全没有余力再去理解父母说的道理,讲的知识点。
正应了家长们常说的那几句话“你是一点没往脑子里进”、“你是一点也没听进去”……
不是孩子不想听进去,实在是脑子不允许。
哪怕家长气到快要升天也解决不了孩子脑子听不见的生理事实。
说白了,父母就多余生气。
等我想明白,自己生的气,只会伤害自己的乳腺,孩子的脑子,破坏亲子关系,变成不良行为的模板,我真的舒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