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小童美术教育的误区
如果绘画天赋是需要激发的,那我们在家庭启蒙时该怎么做呢?结合《儿童绘画心理学》和美术班老师的看法,我总结了下面一些建议:
先说四个不要,这应该是不少监护人踩过的坑。
01.不要给涂色本和简笔画
市面上有许多这种涂色本和简笔画卖,六姥姥在六六一岁后就买了很多很多本,飞机上发的儿童玩具,也基本都是涂色页。涂色和简笔画大孩子是可以用的,但不建议给学龄前孩子用。涂色简笔画并不能给孩子真实的画画体验,孩子画画更应该是在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上文我们强调过的,如果只是模仿简笔画,局限于涂色,让他们技巧提升的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被禁锢。
02.不要教孩子怎么画
孩子的第一幅绘画作品,通常都是人。确切的说是“蝌蚪人”,然后慢慢会变成有胳膊的蝌蚪人,长出耳朵的蝌蚪人,有头发有表情的蝌蚪人。也许成年人看到后会惊讶迷惑,我们能轻而易举的找到孩子画画的比例不对,没有躯干等,也许会想着纠正孩子。但是,请尊重孩子的这个过程。
毕竟,艺术与形象复制并没有直接关系,比如蝌蚪人,只是人物形象的简单再现。所有的认知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越庖代俎。
03.不要阻碍孩子涂鸦
记得孙俪以前发过小花和等等随性涂鸦的照片,孩子的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也许并不是在捣乱,而是在表达,在对世界的探索。
在孩子2-4岁的时候,是没有明确作画意向的涂鸦期,他们对这个世界好奇,本能的到处去乱涂乱画。当然,随之而来的清理工作也很头疼,所以尽可能的引导孩子在纸上作画,或者在墙上装墙膜,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04.不要否定孩子画的是什么
“你这画的是什么呀,什么都不像”对于孩子稚嫩的画作,我们可能会随口就发出这样的否定。
可是,如果我们一而再再二三这样去否定孩子的画,只会让她有压力,会抗拒画画这件事情。而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这是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