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就等同于好教育了么?
德里文法学校里面弥漫着伪善、功利、攀比的氛围,校长的理念就是教育商业化、教育资本化,大家都看不起不说英语的人,也无法容忍一切不体面的行为。
或许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却是一种变质的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成长为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像北大钱理群教授说的,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的一类人。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拉吉在影片的最后,要给女儿办理转学手续。
在拉吉看来,比赢在起跑线更重要的是赢在终点线。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人格健全程度。他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把美好的品质传递给女儿。
“如果我不能做一个好人,又怎么能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拉吉通过向穷人就学的公立学校捐款和办理转学手续,向女儿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也获得妻子的支持。
当他看到女儿皮娅在贫民窟里找到了友情,懂得少即是多、分享即关爱的道理,觉得非常欣慰。
我非常赞同拉吉的做法,知识可以不断学习,但是人格留下的印记却难以磨灭。
《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教育要以德育为先,先成人,后成才,这也是名校教育的核心。
遍观国内外,名校最注重的还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宾夕法尼亚大学训言:为了成功地生活,必须要具有为人认可的独立人格;日本的学习院大学校训:正直、体贴和作精神贵族。
健全的人格也许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可以给他们奋起直追的加速度,赢在终点线,上天更眷顾三观正、品质佳的人。
亚马逊的总裁贝佐斯发表过一段激情澎湃的演讲:“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选择则颇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赋所诱惑,这可能会损害到你做出的选择。而最后,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