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刷爆网络的“留美博士拉黑父母”一文,引起了全网热议。各路媒体分别从教育、亲子、情感、心理学各个角度剖析这起事件中的相关人物。
一位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6年前拉黑父母所有联系方式,甚至打算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为自己在家庭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寻找学术答案。
这篇万言长文,想必他在写下每一个字的时候,也是将自己重新凌迟一遍。要经历怎样的苦痛才会与生养他的人成为一生的死敌。
有一些孩子,被家庭逼成情感上的孤儿。
他们很难合群,总是怀疑自己是否能赢得尊重,是否值得爱,是否配得上成功;他们深陷悲观与迷茫,不知如何才能拾起勇气与理想。
在他们长大后,外界一点点的示好与关注,就能让这些孩子们感激涕零,而这也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弱点。
在那篇万言文中,作者痛苦地说“我只能说,孩子有时注定是弱者。……在这个世界的一角,有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在恨着他的教育者们。”
豆瓣上有个小树洞,是一个在家庭冷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开设的,无数受到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孩子在这里倾吐。人们不会明白,他们是多么羡慕那些有正常父母的人。
童年时期的遭遇,极大影响了长大后我们的行为模式。背负创伤长大的人,更容易将过往糟糕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一次次进入伤害的恶性循环。
父母亲手在儿女内心刻下的累累伤痕,孩子成年后需要穷尽一生才能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