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小猪佩奇刚火的时候,小侄女很着迷猪佩奇的一家,所以我们全家的称呼前都被加了一个“猪”字。
每天都是猪爷爷,起床吃饭了。猪奶奶,我饿了,要吃饭。猪妈妈,猪爸爸,猪姑姑。
而这并不是脏话,只是她想表达自己的喜欢,对我们亲密的爱称,我们对这些爱称的词会感觉很好玩甚至还表现的很开心。
以至于有次在饭店吃饭时,她看到对面的一个人狼吞虎咽的吃了很多,突然对着人家说了句:“你真是一头猪,吃这么多。”
因为在家吃饭时,为了让小侄女多吃点饭,总会说:“真像外婆家的一头小猪,这么能吃。”
她或许本想夸夸那个人吃得好,可却没想到让别人产生误会,弄的大家不知所措。
同样的词汇,用在不同的场合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可能认为好玩,但对于别人来说这就是辱骂的情况。
就像我们经常说小孩子:“胖胖的太可爱了。”
下次小孩子看到胖的就可能会说:“你真胖。”
对孩子而言,很多词是他们无意识的去模仿学习的,而且也不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是不能随便乱用的。
心理学家艾普教授说:
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孩子们会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
年幼的孩子会很努力地去模仿别人的一言一行,并以此为乐,可又不明白所模仿的语句的含义。
孩子说脏话,或者表现的很不礼貌,不能就认为孩子本身道德人品有问题,而打骂指责他。
所谓“有问题的孩子”,其实都是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要只盯着孩子嘴巴里冒出的脏词脏话,而是关注孩子说脏话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欠缺的表达能力。
对于这种情况,要告诉孩子:
有些词你可以在家里说,但出去和别人就不能说。因为别人听了心里会很不舒服,会不高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应该要说不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