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金钱,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认识了压岁钱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来源后,就可以展开下一步的金钱观培养。
对于压岁钱的管理,许多教育专家早已有了定论:
压岁钱作为孩子接触的“大收入”,其实也是父母给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好机会。
如果孩子拿到了压岁钱,不妨趁此机会问问他:你知道钱能用来干什么吗?
对此,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很积极地回答:
用来买零食、买文具、买玩具、买课外书、买衣服、去游乐园……
发现没有,大多数孩子对于钱的认知十分有限,只知道它能用来买东西,并不知道其他用途。
因此,这是一个树立孩子正确金钱观的绝佳时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1. 告诉孩子钱从哪里来
有专家曾对小学生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发现:
只有20%的孩子,知道钱是父母辛苦工作而来,有很多孩子以为钱就是直接从爸爸妈妈的钱袋里拿出来的。
孩子对于金钱的错误认知,导致平常花钱大手大脚,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游戏、直播等,一夜之间将父母积攒的钱花光。
在特定的时期,我们必须和孩子谈钱。
告诉他,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爸爸妈妈努力工作换来的。
如果可以的话,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孩子体验何为赚钱,无论是自己做点小手工在小区内售卖,还是去超市体验当小小收银员。
2. 让孩子明白钱不是万能的
有些父母会向孩子灌输“我们家不差钱,以后这些钱也都是你的”这样的错误观念,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金钱万能”观。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金钱确实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是它买不到知识,买不到他人对你的肯定和尊重,买不到朋友,买不到家人,买不到健康,买不到爱……
甚至,你还可以和孩子说:
我们家虽然不差钱,但这些钱是爸爸妈妈努力挣的,并不属于你。
我们把钱花在你的身上,是我们对金钱的支配自由,并不意味着这些钱你能够随意动用。
在将来,你也一样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金钱,这样获得的钱,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3. 分清“真想要”和“假想要”
有些妈妈会通过让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来培育孩子的金钱观,其实这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在很多情境下,“想要”和“需要”的概念是模糊的。
更加准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分清“真想要”和“假想要”,即在一堆的“想要”中做取舍。
例如事先和孩子约定好,今天只能买一个玩具。私密:凯叔解码财商培训启蒙课视频全10节+答疑
当孩子抱着一堆玩具结账时,温柔地告诉他:
妈妈知道这些你都喜欢,但我们之前约定好只能买一个,现在需要你挑选出今天最想买的那一个,并把其他的放回去。
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纠结、会犹豫、会反复比较,不要催孩子快点做出决定,给他思考和斟酌的时间。
在一堆“想要”中挑选什么是“真想要”什么是“假想要”,是需要父母的观察和引导,还有时间的积累。
通过“真想要”的选择,孩子会逐渐养成和金钱的良好关系,并从中学习支配金钱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