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小学,就如同小树苗进入了快速生长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面对社交、规则、挫折等一系列新的挑战。
作为父母,我们除了关心成绩,更希望能赋予孩子应对未来风雨的内在力量——自信、坚韧、乐观、独立。
其实,这种力量的培养,并非需要多么宏大的教育计划,有时就藏在我们日常与孩子沟通的细节里。
有意识地、频繁地对孩子说下面这 8 句话,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内心正在悄悄变得越来越强大。
01
“我看到你特别努力!”(而不是“你真聪明!”)
夸努力、夸过程,而不是夸天赋。
这能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他们明白成功源于付出和坚持,而非固定不变的“聪明”。
面对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努力能改变结果,而不是轻易放弃。
【应用场景】
孩子攻克一道难题后、练习乐器/体育取得进步时、认真完成一项任务后。
02
“犯错误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降低孩子对犯错的恐惧感,将错误视为学习和成长的契机。
这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反思能力,让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并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应用场景】
孩子考试没考好、做手工失败、不小心打翻东西时。
03
“你的感受很重要,跟我说说。”
接纳并确认孩子的情绪,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这能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情商。
同时,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也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应用场景】
孩子看起来不开心、沮丧、愤怒或者特别兴奋时。
04
“我相信你能找到解决办法的。”(或者“你先试试看?”)
传递信任,赋能孩子。这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挑战。
即使最后需要帮助,这个尝试的过程也是宝贵的。
【应用场景】
孩子遇到难题求助时、在游戏中遇到卡顿时、和小伙伴发生小矛盾时。
05
“你是怎么想的?告诉我你的看法。”
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
这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让他们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味顺从或沉默。
【应用场景】
讨论家庭事务、评价一本书或电影、对某个社会现象发表看法时。
06
“谢谢你的帮助!你真是个好帮手!”
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培养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让孩子体会到被需要和为家庭做贡献的价值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家务和帮助他人的意愿。
【应用场景】
孩子帮忙做了家务、照顾了弟弟妹妹、在你忙碌时递了东西等。
07
“这次没做好,下次我们再试试/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传递乐观和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
帮助孩子从失败中抽离,聚焦于改进和下一次的机会,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不是沉溺于一次的失利。
【应用场景】
比赛失利、某件事结果不理想、尝试失败后。
08
“你刚才____(具体行为)做得很好,这说明你很____(品质)。”
提供具体、指向内在品质的表扬。
比如,“你刚才主动把玩具分享给妹妹,这说明你很懂得关爱他人。”
这比笼统的“你真棒”更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良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内化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应用场景】
观察到孩子做出值得肯定的具体行为时。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我们每天与孩子说的无数句话,都在塑造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要低估这些简单话语的力量。
试着将这些话融入你的日常沟通中,用积极、肯定、充满信任和爱的语言,去浇灌孩子的心田。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孩子不仅会更加自信、乐观、有韧性,更会拥有那份支撑他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内在强大力量。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