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懒”一点,孩子更有责任感
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求助说:
我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每天上学前要叮嘱他东西一定要拿齐;
晚上写作业时寸步不离地守着他;
每天吃穿用度都将他安排的事无巨细,从不让他做任何事,现在还在却看见我就嫌烦,我该怎么办?
有专家针对妈妈的这些行为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你对孩子的“过度关注”,让孩子有种被绑架的感觉。有时候,父母越是为孩子操劳,却越容易惹来孩子的“嫌弃”。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所以不放心,什么事情都要替孩子做。恰恰是父母的“勤劳”,切断了孩子的能力。
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
俗话说:“懒”父母成就优秀的孩子,这话一点也不假。有研究显示:
孩子从3岁开始,就有独立的意识,当孩子的某种独立的要求被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表现出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自我肯定的情感,否则就会出现否定的情感。
越“懒”的父母,越能彰显父母的能力。
演员海清就是一个“懒”妈妈。因为工作繁忙,她很少辅导孩子写作业,有时候看着孩子写作业都搞不清他的功课学到哪一步了。 孩子想看世界杯,但是海清不想早起,孩子就自己找同学帮忙解决第二天的早餐。看似神经大条的海清却养出了一个自律的孩子。不写完作业不睡觉;写完作业开始自创英文小说…教育孩子,父母没必要事事都冲在孩子前面。
我们会发现:
不帮助孩子,他才会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不唠叨孩子,他才会变得自觉;
不干涉孩子,他才会在错误中学会取舍与责任。
孩子的责任感就存在于日常的独立处事中。“懒”父母会一步一步激发孩子的潜力,让孩子明白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教育孩子,父母就要“偷点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