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
就是让他一直忙
想起教师朋友说过的,她的学生涵涵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朋友发现涵涵上课总是没精打采,也不回答问题了,原本书写美观的字迹开始变得潦草,测试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并且下课后,再也看不见涵涵和同学开心玩耍的灵动身影了。
朋友便和涵涵聊天问情况。
没想到涵涵哭着请求:
“老师,您能不能和我爸爸说说,别让我做那么多试卷了?
我想上课好好听讲,可是我太困了。”
朋友又跟涵涵爸爸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涵涵的爸爸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迫切希望女儿能用功学习,取得好成绩,万不能重复自己的老路。
所以他对女儿的要求很严格,他要求女儿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做完自己布置的一张语文卷,一张数学卷,以检验女儿在校的学习情况。
如果女儿做错一题,他会出10道类似的题目让女儿再做,直到不再出现错误。
一个一年级的小孩,每天放学回家,需要写爸爸布置的作业到10点多才能休息。
睡眠严重不足的孩子,第二天怎么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呢?
英国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说: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如果他情绪低落、精神紧张,学习的信心和效率就会明显减弱,即使请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教育他们,也是徒劳无功。”
把孩子的时间压榨到极限,让他不能自由喘息,不能欢愉片刻,这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但得不到期待的好成绩,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厌学厌世等心理问题也会不请自来。
还记得《小舍得》中被妈妈逼成抑郁症的男孩颜子悠吗?
颜子悠从小被妈妈逼着在各种补习班中学习,小升初时,妈妈更是变本加厉,逼他学习、学习、再学习。
小小的脑袋填充着没被消化的知识,瘦弱的肩膀上担着繁重的课业,还背负着妈妈的“面子工程”,他不堪重负。
他想畅快地踢一会儿足球,可妈妈觉得踢球浪费时间。
他最爱观察小虫子,立志当一名生物学家,可妈妈却威胁他说“再玩,我就把你这些脏兮兮的玩意儿扔掉”。
他在辅导班被老师贬低、辱骂而身心俱疲,可妈妈权当看不见,仍让他坚持去学习。
小小的孩子在最亲近的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内心的苦楚和忧虑无处排遣,只能一次次抠着手指头上的皮,抠烂了也不在乎,他在用身体的疼痛转移心理上的煎熬。
最终,子悠没有扛住妈妈强加在身上的压力,出现幻视幻听,还经常自言自语,患上了抑郁症。
李玫瑾教授曾说: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没有父母愿意目睹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可是父母自认为“为孩子好”的教育方法,却在无声中将孩子毁掉。父母必读育儿书籍推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珍藏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