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这部催泪动画片揭示了2个教育真相,残酷且真实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终于有时间去看了《深海》,偌大的影厅里只有两个人:我,以及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大叔。

不出意外,我从头哭到尾,幸亏大叔坐得远,不然可能会被我吓到,以为我就是参宿呢。

我想,每个哭着看完影片的人,都会从自己身上看到参宿的影子。

这部影片也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提供了反思的机会:我们是否正在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参宿?

1.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变成参宿

影片中的参宿总是不高兴,小心翼翼,沉默寡言,孤独内向。明明自己深陷抑郁,却还要为了迎合别人,强颜欢笑。

参宿为什么是这样的?影片最后给出了答案:父母离异,又各自再婚。参宿成了两个家庭之外,那个多余的存在。

爸爸爱着后妈和弟弟,万分思念的妈妈,也发微信告诉参宿:没事不要总发信息,自己现在不太方便。

爹不疼妈不爱,无助的参宿就在这样的夹缝中,孤独地成长着,长成被大家嫌弃、排挤的“一团晦气”。

不健全的家庭结构,缺乏爱和关注的家庭氛围,是参宿抑郁性格的主要原因。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老师曾说:不同的气质、家庭教养模式和氛围会深刻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长的第一块土壤(学校、社会次之),什么样的土壤,就长出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高压强势、说一不二、缺乏变通的家庭,长出的孩子大概率是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没有主见,低价值感。

父母情绪暴躁、喜怒无常,养育规则混乱的家庭,长出的孩子大概率也是暴躁偏执、喜怒无常。

父母经常吵架、互相指责的家庭,长出的孩子大概率会冷漠自卑、缺乏安全感。

每一个变成参宿的孩子,都是不良家庭环境种下的苦果。

可能很多父母会觉得憋屈,自己玩命工作,努力挣钱,不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吗?

上顶好的学校,请顶好的辅导老师,报足够丰富的兴趣班,买书买玩具参加研学营,行万里路看万卷书,吃穿用度,每一项都离不开物质的支撑。

但,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完全等于物质富足,至少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充满内卷的时代下,家庭环境所包含的内容要向儿童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生命教育等领域倾斜。

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公布了一组数据: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

影片中的参宿就是不被重视的抑郁症患者,最后跳海自杀。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能生长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陈默老师认为家庭教育要满足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衣食住行,家长基本都能满足孩子

第二个层次是精神生活,需要家长们有阅读量、艺术鉴赏力,不要把焦虑聚集在学习上

第三个层次是灵魂生活,需要家长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

要满足这三个层次,父母就得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用知识代替“我就是这么长大的”的经验主义。

在物质供应上量力而行,在精神引领上全力以赴。

让孩子在相对和谐、松弛、宽容、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才能避免他们变成“参宿”。

2.孩子的“南河”首先是父母,而后才是自己

影片中,心理医生告诉参宿爸爸,参宿得了抑郁症,爸爸不以为然地告诉参宿:什么抑郁症,你自己高兴点就行了。

有问题,一定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既然是自身的问题,就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观点,认为孩子求助家长就是不够独立的表现。

一个家长在我们的家庭教育社群中说:我家孩子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爱学习,写字歪歪扭扭,写不了几个字就喊累,不想写了。

另一个家长附和道:我家孩子也是,写数字这么简单的事情,笔画又不复杂,就说自己不会写,妥妥的学渣样。

这样的抱怨比比皆是,问题的归因一定是指向孩子自身,而非其他因素。

他们不会考虑到孩子写作业出现困难和其手部肌肉力量、认知水平、作业强度、作业技巧等因素有关,自然也不会提供有效的帮助。

最后帮助参宿冲破黑暗的是一个叫“南河”的陌生人,因为南河这股外部力量足够温暖、足够坚定,参宿才得以爆发出强大的内在动力。

“南河”一定意义上,代表的是一种坚定的精神支撑,强大的内心动力。

孩子的“南河”首先是父母给予的,其次才是自己发展出来的。

《心理发展学》中写到:父母和孩子在成长教育这件事情上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0-6岁,手把手

第二个阶段:6-12岁,一起走

第三个阶段:12-18岁,放开手

第四个阶段:成年后,看他走

四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要想让孩子自己撑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困难,达到“放开手、看他走”的阶段,父母就得先打好“手把手、一起走”这两个阶段的基础。

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一样,我们不会直接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说:这是自行车,你自己学着骑吧。我们会先扶她一小段,再趁机放手。

备受欢迎的儿童绘本作家宫西达也,创作过一个以“陪伴和成长”为主题的绘本,书名叫:《小猪、别哭了》,讲的是一个总爱哭哭啼啼、脆弱的小猪,在一棵树的帮助下,内心逐渐强大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小猪总在没人的地方独自哭泣,大概是因为大猪们不能接受“哭”这个事情,哭代表着脆弱。

那棵树是唯一一个同情、理解小猪的存在,小猪哭,树也感同身受的跟着哭,直到有一天,树木落下一身的叶子,覆盖在睡在雪地里的小猪,以免小猪挨冻。

后来,春天来了,树虽然又长出了叶子,但却再也说过话,也没哭过,而小猪,也已经不爱哭鼻子了。

这个变化说明小猪的内心在树的陪伴下,强大了。

那棵树,就是小猪的“南河”,我们和那棵树的使命是一样的,要做孩子的“南河”。

如何成为孩子的“南河”?父母需要做到两点:

1、情感上的支持

“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了?”“我能帮你做些什么?”“需要我的帮助吗?”,类似这种支持性的表达,能让孩子内心更加放松、坚定。

当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的时候,也不会自我攻击,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能力太差”。

2、方法上的支持

根据孩子的现有水平,将任务降级到孩子可以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难度,就像搭脚手架一样。

父母搭到一,孩子踩着一去够二,逐步实现能力的提升。

父母胸中有爱,心中有术,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家是我们开始的地方,孩子必须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才可以安心的向前发展。

倘若家是温暖而稳定的,父母是可以依靠的,孩子就能随时回家,希望我们都能做到。

赞(37)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这部催泪动画片揭示了2个教育真相,残酷且真实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