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下面谈谈我们对“文学经典名著”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关于“文学”。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我们是以文学为主,兼顾其他方面的书籍。

传统文化精华方面,先后推荐了《论语》《庄子》以及古诗百首、对联百副等,利用早读时间去读去背;

历史方面,先后推荐《大秦帝国》《左宗棠》等;

哲学方面,推荐“老庄”、王阳明、周国平等;

经济方面,推荐《现代化的陷阱》《猎杀中国龙》等;

社会学方面,推荐《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

军事方面,推荐《长征》《解放战争》等;

心理学方面,推荐毕淑敏、卡耐基等人的作品……

我们让学生读书,并非为培养作家,而是着眼于增加人文积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所以在给学生推荐的读物范围较广,不限于文学作品。

其次,关于“经典名著”。以“经典”为主,因为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但还要兼顾其他优秀作品,因为读书活动能否开展起来,培养兴趣是第一位的。在培养兴趣方面,读物选得是否妥当至关重要。

古今中外堪称经典名著的作品浩如烟海,有一些作品偏深偏难,不要说孩子,就是成人接受理解起来都有相当困难。如果上来就给孩子推荐这类作品,孩子很可能一下就会呛水,进而产生畏难排斥心理,从此拒绝读书。

有时学生走近经典要有一个由浅而深、由低而高的渐进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去给学生搭一个台阶。比如,为了让孩子走近《老子》,先让孩子读蔡志忠的漫画《老子说》;为了让孩子走近《传习录》,先把《明朝一哥王阳明》推荐给他们……待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孩子们就会一步步走近名著。

推荐一本书之后,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径直走进去,完全自主地去读,无拘无束地去读,轻轻松松地去读。这样坚持下来,兴趣就会自然产生。兴趣一旦形成,孩子的读书爆发力就会产生,他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和读写能力都会获得令人难以置信地提高。

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读书的大敌。读书是慢功,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都需时日。但只要持之以恒,读着读着,难以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

读写结合是我们的一贯做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写法不限,只让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

随后,老师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亮点,选出范文,在讲评中真诚赞美,热情鼓励,顺便做一点读写指导。

5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老师和学校应该怎么做?

名著阅读活动开展得如何,老师是关键,语文教师决定着语文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阅读,老师自己首先要阅读,不仅要进行职业阅读,还要对文史哲、时政、经济、社会、心理等领域广有涉猎,以不断充实智库、裨补精神。

除了老师的因素外,学校也应该起好带领作用。

2010年,某位老师在人大附中连续教了8年高三后,空降到初一,去引领孩子开展名著阅读。

孰料几个月后,家长的告状信铺天盖地飞到校长手里,家长们众口一词:既然中考只考上千个词语、十几首诗、二十多篇古文,那老师为什么要领着孩子们去读名著?如果孩子因为读书使中考受到影响,没能升入重点高中,这个责任谁来负?声声质问,咄咄逼人。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召开了家长会。在会上,校长给家长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还宣读了《就读书问题写给家长的信》,最终风波止息,名著阅读活动才得以坚持下来。

可见,在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会举步维艰。

6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如何打好“配合战”?

有句话常挂在我们嘴边:家庭教育胜过学校教育,胜过社会教育。这说的不仅仅是家庭对孩子性格和品质的教育,更是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教育。

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家长必须与老师打好配合战!否则,老师再怎么努力,都有可能出现“独木难支”的情形——孩子在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一点阅读兴趣,随时可能就被家里糟糕的读书氛围给抹杀了。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1 2 3
赞(4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