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公开课逐字稿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课题:要是你_____迷了路,问:要是迷路了,你会怎么办?
指名说:请人帮助、打电话求助等。
师:请人帮助是个好办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进入第17课的学习。
2.师补足课题:要是你 在野外 迷了路,问: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师:注意重音,谁再来读?指名再读。
师:像他这样齐读。
师:在野外,既找不到可以帮助我们的人,也没有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甚至还找不到可以求助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么办呢?相信这首儿童诗一定会让你找到答案。
「评」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围绕“迷路了怎么办”话题导入新课,自然引入野外迷路怎么办的话题进入文本。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初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76页,摆好读书姿势,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好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生:齐说读书口诀——
2.字词学习
(一)多种方式读字词
(1)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自读;
(2)去掉拼音,男女生接龙读;
(3)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小老师领读提示语:我是小老师,请你跟我读,我读一遍,大家读一遍。)
(4)出示字卡,开火车读,师及时评价。
(二)学习“渠”字及词语
(5)出示生字 “渠”,师:这个字不好读,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6)你能组词吗?指名说。
(7)师出示词语:沟渠、水渠、渠道,齐读。
(8)师:根据词语,你能猜猜渠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9)出示“渠”字典释义,师读,指名读。
(10)渠是人工开的河道、水沟,历史上有很多人工开的河道、水沟呢,出示“郑国渠”“红旗渠”图片及词语,师:就像这两个,它们就非常有名,谁来读?指名读。
(11)师:郑国渠就是把荒地变成了沃土,红旗渠是在太行山上开凿的一条人工天河,它们都是文化遗产,指名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12)这都凝结了古人治水智慧,更是奋斗精神。
(三)学习“盏”及词语
(13)出示“盏”古文字图画,师:这个图也是一个字,你能猜一猜它是哪个字吗?指名说,师评价。
(14)你关注了相似地方,盏下面像一个盛东西的小盘,指的是盛东西的容器,后来演变成“皿”,你还知道什么皿字底的字?指名说。
(15)出示例字:盆、盘、盒、盂,师: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生自读。
(16)师打结语:我们根据偏旁就猜到了它的意思,这就是偏旁表意,课文中来找一找,还有这样的字吗?
(17)出示生字,指名说。(闯、慌、碰等)
(18)出示生字,变红展示偏旁表意的字,师:这些都是通过偏旁表意的生字,齐读。
(19)师打结:汉字的字形和字意是相关联的,这就是古人造字的智慧。我们就可以根据汉字的这个特点,在使用时借助字意推知字形。
(四)学习“辨”及词语
(20)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字,师播放“两小人争辩的小视频”,师:它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21)它们在打架、争论。出示“辨”字左右部件,变换中间部件为言字旁、绞丝旁、点撇等,分别指名说是哪个字。
(22)通过一个辨,分清几个bian,让我们分清形,读准音,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23)辨字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分辨、辨别,读一读。齐读这两个词语。师: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近义词)。
(24)师: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近义词。出示近义词,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近义词,请你读一读,找一找。指名读,齐读。指名上讲台拖一拖词语:慌张、分辨、忠实、向导、永远;——惊慌、辨别、忠诚、导游、永久。(希沃课件拖拽功能),指名领读一遍近义词。
(五)游戏识字
(25)生字学完了,我们做一个识字游戏吧,只要你能读对屏幕上的字,就能得到一个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出示野外生存物品图片,生齐读生字,读完物品一一收纳至野外生存书包)。
「评」
识字环节层次清晰,先由整体词语认读,过渡到重点词语的认读理解,最后再由游戏识字回归整体,整个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另外,重点字词的处理中,依据学情,有侧重有提升,通过 “渠、盏、辨”等字的不同设计,将识字教学由浅表的认读,引向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且每一个重点字的理解与运用的设计,皆着眼于整体,凸显了生字背后可以给予学生深层次启发的东西,或由一个字拓展至一类字,将生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来,将学习引向文化深处,如渠;或由字形图猜测它的意思后,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识字,学习一类字;或通过变换部件的方式,引领学生分辨理解形近字,如辨,识字的学习与处理,皆逻辑分明,层次清晰,有聚焦,有指向,有落脚,有拓展。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导、特”,引导观察:有何相同之处?指名说。(注意寸的变化)
2.如何写好“导”?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指名说。
师点评:注意结构、易错之处:长横是主笔,要写长,收笔在横中线;师范写“导”字。
3.写好“特”,要注意什么?指名说(结构、多横等距)。师范写“特”,提醒最后一笔横变提。
4.拿出学习单,小老师提醒坐姿。师及时评价:写完就坐端,真是好习惯。
5.同桌互换,对照标准提建议。然后再写一个。
评价标准:
导:竖弯钩要封口;主笔横要长,收笔在横中线。
特:多横等距;相互避让。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生活中你见过指南针吗?指名说。
(2)整体圈画四个指南针小节
1)出示四个小节,请用圆圈圈出指南针。
2)指名说。师放大镜🔍标注出: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词语。
3)学习太阳小节:
A.自读,圈画出太阳是怎么帮助辨别方向的?指名说。
B.谁还找到了?指名再读圈画出的语句。
C.标红显示画出的句子,齐读这句话。
D.你读懂了吗?出示太阳辨别方向图片,指名上台说是怎样辨别方向的。师评价:说得完整。
E.指名再说,强调太阳和树影方向相反。
F.师小结:抓住重点语句就理解了太阳帮我们辨别方向。
G.出示语句:
早晨它在_方升起,傍晚它在_方落下。
指名说。
H.指名读这一小节,师小结:忠实要重读。
I.指名再读,加上述句式齐读。
4)学习北极星小节:
A.自读圈画,北极星是怎么帮我们辨别方向的?
B.指名说,读出画出的句子。
C.怎么找到北极星?指名说(高挂在北方),师出示星空图。
D.同桌互读。
5)学习大树节:
A.先自读,再找相关语句。
B.谁跟他找的一样,请举手,不一样的请修改。
C.请你猜猜“稀”,说说“稠”的意思,指名说。(出示大树图片)
D.大树怎么帮我们辨别方向的?指名说。
E.抓住重要句子,请像老师这样重要信息用线连一连:出示该小节,稠链南方,稀连北方。
F.大树怎样帮我们辨别方向的?谁能上台指着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再上台说。
G.师小结:像这样抓住重点语句,根据对应关系,找到关键信息,就知道大树这个指南针怎么帮我们辨别方向了。
H.指名再读这一小节,齐读。
6)学习下雪后小节:
A.先读,再画出关键语句。
B.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C.快的是哪边?慢的是哪边?指名说。
D.为什么这样说,说说你的理由。
E.关键语句标注颜色,指名观察。指名说?师:句子藏着对应关系呢,谁能再说?
F.出示文图,指名指着说。
G.师小结:积雪也是好帮手。
7)学习最后一个小节
A.男女生合作读。师:了解了这么多指南针,你还慌张吗?
B.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8)拓展延伸
A.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四种天然指南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指南针呢?指名说,师评价。(竹子、年轮等)
B.师出示指南针图片(3个)及句式(_是_,它_。_,_。)请你结合这个句式选择你最熟悉的练着说一说。指名说。
苹果:红的一面,发青的一面;
青苔:多的一面,少的一面;
……
C.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下课后再说。下课!
「评」
阅读教学由话题引领,结构推进的方式来组织教学,结构层次清晰。教学按照结构化的方式推开来,不再是线性教学,讲究板块,讲究板块中的层次,这是阅读教学需把握的大方向。
结构化教学尤其注重有层次,有结构,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设计时注重核心问题链,提出话题后,引导学生议,师通过细致评价推进教学。
开篇是话题。结构是打结,内里是若干层次的点对点的评价,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习在课堂的学习场域中发生。
教研员点评:
1.语文要突显学科特质,回归文本,课堂上的天然指南针来自于语言文字。那么,课堂教什么?不按内容教,要以之为载体,落实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用好两张表,做好横向纵向梳理,定好位,要素梳理的价值就在于落地核心素养,使课更清楚,不跑偏。
2.强调语言运用为基。如何做好语言运用?源于教材解读中对新旧教材变化的把握,以及从中所收获的启示、建议。抓重点事物,运用信息,创建由输入到输出的运用实践过程,“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为听说读写提供充分的实践过程。课堂要给足学生语言运用空间,不单纯地教知识,以语言运用培养思维能力。对课堂中提问,不能过多过大,提问有的指向知识,有的指向运用,有的指向创新整合,讲究比例。
3.用什么来学?以语文的思维方式推进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充分读,往深里读书,把握语句上下对称对应关系,看见文字背后的东西,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维运用的过程。
5.做好学法变革的跟进,力求教学结构化,重新架构教学结构,以“话题引领,结构推进”的方式重构教学。比如,本课中导入识字学文,皆围绕四个指南针展开。架构结构是第一步。每个板块皆层次分明。识字由一个字进入到一类字的学习,学文时要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