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熊孩子也需要尊重。
熊孩子一般都是人来疯,人越多,越耍熊。可是如果大人认为孩子还小,没有面子不需要尊重,这是大错而特错的想法。
孩子在外面耍熊,一次提醒,第二次提醒,第三次提醒还无效的话,我们会把孩子拎出去,找一个人少的角落进行教育。
被拎出去的时候,熊孩子已经明白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已经开始害怕。所以等到拎到角落,说什么是什么,非常很容易教育。
教育完毕拎回来,面对同桌的朋友,或者邻座的陌生人,共同进餐的同一环境中人来说,孩子没有失掉面子和尊重。
就算是孩子自己做错了,可以是让那个小小人一点点的重新拾起来自己的自尊,到底有多么难?
请像尊重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自己的孩子。
现在子觅已经四岁了,比起普通孩子,或者思迪同期,还是很有熊孩子的特质。
但今年幼儿园,老师见到我诉苦的情况已经少多了。我追问老师,老师也会说:还不错,有时需要提醒,但总的来说,没有太大问题。
我一个好朋友有几次在群里讨论熊孩子的时候,她都把我家思迪,子觅拖出来,作为好孩子的例子。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不接话,因为我心虚。
因为我家的那两个孩子,也有在餐厅商场里上串下跳,大声喧哗的时候;也有追着别人家的猫咪,把喵星人逼进柜子缝里面不出来的时候;也有爬到茶几上,打翻了酒杯的时候;也有光着脏兮兮的小脚,把白色的沙发踩满脚印的时候……
就是说,在某些人面前,在某种场合,我家那两个也有被算进熊孩子的时候。
熊孩子不是选美比赛,没有什么具体的可测量的入选条件。评判员是家长之外的所有围观群众。
围观群众是冷漠的群体,尤其是在做一个不涉及自己的评判。随心随意,苛刻严厉。
总的来说,当围观群众觉得此孩子打扰到他,或者该孩子的行为,让他觉得不顺眼顺心,让他产生讨厌的情绪,引起不快的时候,朱笔一圈,就可以把那个讨厌的孩子,归到熊孩子的范围。
可是围观群众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满地打滚的熊孩子,可能会背唐诗三百首;那个疯狂尖叫的熊孩子,可能吃饭从不挑食;而那个到处乱撞的熊孩子,可能非常大方,善于分享……
苹果是圆的,这边看是红的,那边是青的。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面都住了一个熊孩子。而每一个孩子都可能在某个场合某个时间段,原形毕露的显露出他熊孩子的嘴脸。
今天的熊孩子,明天可能是好孩子;这里的熊孩子,到了那里就可能是好孩子。
其实天底下,有的只有孩子,没有百分百的熊孩子。在后面的熊父母,我们有义务陪着他们走过一些敏感的时光,守在她们身边。
孩子,我爱你,不仅仅是三个字,一句言语。
孩子,我爱你,是许许多多的付出,陪伴,努力,等待,鼓励,担心,指点,帮助……
这个爱,情重如山,这就是做父母的幸福。
我爱你,这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