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文侯有一次请田子方喝酒,两个人喝着喝着,魏文侯突然对田子方说:“刚才编钟有个乐声好像不太对,左边有点高了。您听出来没?”
田子方听了笑了笑,没有回应魏文侯。
老板问话,他居然笑笑不回应。
魏文侯看到田子方笑了笑,就问田子方:“您笑什么?”
言外之意,难道我判断错了吗?这不可能,我没玩过编钟,但是,听得觉得是足够多的,半个专家绰绰有余。
田子方大概是看出来魏文侯的意思,对魏文侯说:“我听说,作为一个国君,您只需要知道谁是乐官,任命一个专业的乐官,这就够了。您不必懂这个音,对不对?如果您精通乐音,我担心您会忽视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田子方说得比较隐晦,大概意思就是,做老板就要有个做老板的样子,你天天干部门经理的事,这不是大老板的格局呀!
魏文侯顿时就明白了,直接称赞田子方:“您说得太对了。”
在《资治通鉴》中,这是一段非常短的文字,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中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全72册柏杨版资治通鉴下载PDF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这么一小段话,不深究,好像就是一段很简单的文字,但是,仔细一想,你会发现,魏文侯为什么能够带领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
我们很多史书总结:魏文侯好学礼贤,善纳良言,闻过则喜,而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正是这些美德,让魏文侯成为当时有名的贤君。
难道魏文侯就是一个脑子特别清醒的人吗?也不是!
这段故事就告诉我们,就算特别贤明的人,也会犯错,但是,这不要紧,重要的是,身边一定要有一个高境界的人,随时点醒自己,虽然给自己纠偏,只要不往歪路上走,结果注定不会太差。
但是,我们可以想一秒,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良师益友?
魏文侯能够容纳儒家、法家等各个门派的人,还能接纳各个诸侯国的人,可以说他是一个比较讲究实事求是,比较务实的国君。他懂得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发展的需要,不管儒家也好,法家也好,择其善者而从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闻过则喜,这才成就了当时闻名天下的魏国,战国初期第一强国。
魏文侯贤明没错,身边更要有良师益友,帮他纠偏,提醒他。所以,千万不要抬杠,他没当过老板,还教别人怎么做老板,听一听别人的想法,借鉴一下,未必是坏事。
你觉得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