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想学习成绩更好,必须拼命努力学习才行,要达到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的努力程度才行,事实上我们身边真正的学霸,他们看起来学习并没有太费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信很多人会认为,学霸们肯定是脑子最聪明,他们学习天赋高,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等,事实上并非如此。
学习并不是越拼命越好
上个周末,我和学校几位老师相约一起爬山,其中有一位刚来的年轻老师,感觉自己年轻体质会更好,他刚到山边就以最快的速度往上爬,我和几人年龄稍大的老师不急不慢地跟着,后来这位年轻老师刚过去十几分钟就开始体力不支,而我们几位老人反而轻松超过了他。
对于学习,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用力过猛,每天长时间学习,甚至课间都不休息、晚上也熬夜到很晚,这样越拼命反而越容易失败。
因为过度努力学习,过于急躁,很难真正用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就,你体会到的不是学习的乐趣,而会认为学习很痛苦、很费力,身体达到极限以后,你就很容易放弃、逃避,这种拼命学习的状态极难长时间坚持下去。
同时,从拼命开始努力学习到见到明显效果,本身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多人打鸡血的方式努力几天,见不到明显效果,又很容易回到躺平摆烂的状态中去,又开始变得堕落消沉起来。
学习更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坚持
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想要“坚持”,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顺其自然,不断获得正反馈。
想要真正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你必须从中能获得价值感、成就感。人毕竟不是机器,过度透支体力去学习,你很难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我曾经为了减肥,每天坚持早起跑步,为了让自己的体重快速降下来,我每天坚持跑步7KM,但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两个脚都磨出来泡,膝盖也特别疼,感觉跑步太痛苦了,最终没有坚持几天就放弃了。
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速度放慢一些,距离变短一些,把难度降低一些,就再也没有了跑步的伤痛,越跑越兴奋,最终养成了坚持跑步的好习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还没有放弃。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只有我们真正乐于其中,才能乐此不疲,真正爱上学习。
我们认为,只有学生学习时心态积极,从容应对,不怕失败,享受过程,全情投入,进入心流,你学习时才能变得更加轻松自在,你反而会更加专注和高效,看到更多的正反馈,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小编推荐:
学习不是打鸡血努力几天成绩就能变好,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我们不妨把学习速度变慢一些,用心去学习,享受自己学习进步的过程,你反而更容易取得一个更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