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人间烟火是归途。
年夜饭里盛满爱,围炉守岁话家常。
红包压岁藏深意,饺子元宝纳福来。
倒贴的福字在门楂上打盹,悄悄把春讯捂成红对联。
爆竹炸开的碎金里,蹦出满地滚烫的吉祥话。
守岁的烛芯爆出灯花,替星星说了整夜恭喜。
灯笼挑高团圆月,照见人间烟火烫星河。
腊梅蘸着霜写请柬,邀东风共饮屠苏酒。
千门扫尽旧尘去,万户斟满新岁来。
春联上的墨龙摆尾,驮着醪糟暖肠的冬夜游进黎明。
···
【精彩片段】
1、年集盛况
年集是一场充满民俗风情的狂欢。糖画师傅熟练地挥舞着勺子,糖浆在他们的手中变成灵动的生肖图案;现炸酥肉在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春联摊前,笔墨飞舞,吉祥话跃然纸上,讨价还价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热切期盼。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热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街头巷尾炸开一片红海,春联如瀑垂落檐下,糖画摊前孩童踮脚张望。舞狮踩着锣鼓点腾跃,金鳞闪烁处爆竹泼辣辣炸开,硝烟裹着笑语窜上半空。白发老翁颤巍巍挂起灯笼,映得皱纹里的笑意比朱砂更浓,年味儿在人间烟火中蒸腾流淌。
2、家庭气氛
灶王爷画像前蜜瓜垒成塔,蒸笼喷出的白雾漫过窗棂新贴的剪纸。女人们揉面杖滚过案板,面团里包进银币叮当响,男人们踩着高凳刷浆糊,楹联金粉飞溅似星雨。孩童兜着满把瓜子满院疯跑,撞翻笤帚惊起檐下麻雀,扫尘的旧俗与嬉闹声撞个满怀。
3、腊月扫尘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街坊四邻的竹扫帚便沙沙作响。老槐树下,李婶踩着木梯擦拭雕花窗棂,青砖墙上经年的积灰簌簌飘落,在朝阳里织成金色的纱帐。隔壁小虎踮脚擦拭厅堂的八仙桌,铜蜡台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后巷忽然传来清脆的碎瓷声,接着是王奶奶的笑骂:”岁岁平安!”墙角的蛛网被竹竿挑破时,飘散的灰尘里裹着陈年的艾草香。家家户户的门槛前都堆着旧物,像是要把整年的晦气都清扫出门。
4、祭灶仪式
腊月廿三的暮色浸染了灶台,母亲将麦芽糖熬成琥珀色的糖瓜,甜香在蒸汽里氤氲。父亲用新裁的红纸重写灶君像,狼毫在”上天言好事”的联句间游走。供桌上的三牲摆成山形,青瓷盘里码着金丝蜜枣,我踮脚将糖浆抹在灶王爷画像的唇边。烛火摇曳中,糖瓜在香炉前渐渐融化,仿佛真有人趁夜嚼着这黏牙的甜蜜。院外忽然响起送神的爆竹,惊得供桌上的鲤鱼微微颤动鳞光。
5、守岁之夜
铜火锅在八仙桌上咕嘟作响,羊肉卷在沸汤里舒展成云朵。电视里的春晚成了背景音,太奶奶膝头的针线篓盛满彩线,她眯眼穿针时,老花镜片上晃着水晶吊灯的光斑。表哥偷抓瓜子被姑父拍了下手背,满堂哄笑惊醒了蜷在拖鞋边的橘猫。零点前的十分钟最是难熬,表妹数着核桃壳在瓷碗里打转,我盯着座钟鎏金指针在罗马数字间颤抖。当爆竹声如潮水漫过窗棂,爷爷颤巍巍举起搪瓷杯,黄酒在杯中漾出粼粼的碎金。
6、拜年踏雪
晨霜还未化尽,新棉鞋就踩出咯吱的韵律。胡同口的雪堆上插着残破的爆竹红纸,像开在白玉盘里的朱砂梅。王爷爷院门上的秦琼画像冻得铠甲发亮,我叩门时震落了檐角的冰凌。满把的瓜子糖果塞进衣兜,红枣茶在青花碗里腾着热气,拜年话还没说完,又被塞进个滚烫的茶叶蛋。转过影壁时,听见张奶奶追出来喊:”压岁钱拿好啦!”红封角的金粉蹭在手套上,在雪光里闪成细碎的星子。
7、元宵灯市
护城河边的老柳树缠满LED灯带,枝条垂下翡翠色的光瀑。手扎的荷花灯在墨色水面上漂游,烛火透过粉绢映着粼粼波纹。糖画摊前的铜勺流转如笔,顷刻间金黄的糖浆凝成腾龙的轮廓。猜灯谜的老先生扶了扶圆框眼镜,指着走马灯上”春雨连绵妻独宿”的谜面微笑。突然炸开的烟火照亮整条长街,冰糖葫芦的玻璃脆壳上,霎时流转过赤橙黄紫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