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的内容,前面已进行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详细分享。
今天这篇,兜得慧接着从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三个板块的内容进行分享,引导孩子掌握礼貌用语,体味绕口令、儿歌和童谣的魅力。
01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需要孩子综合运用语言、思维、观察、倾听等多种能力,通过不断参与口语交际,促使孩子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提升,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陪伴孩子学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明确主题
将课本上方的文字通读一遍,明确口语交际主题是:请你帮个忙。
引导孩子思考:我们在需要别人的帮助时,该怎样请求帮助呢?
二、模拟交际,明确表达要点
文中有三幅插图,展示了三个请求帮助的情景,可以选择一个和孩子轻松愉快的模拟交际情景。
模拟过程中,注意根据文中小贴士的提示,请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
情景一:一次美术课上,小红忘了带水彩笔。
小红:“李山,我忘了带水彩笔,可以借你的笔用一下吗?”
李山:“当然可以,你需要哪种颜色的呢?”
小红:“红色的,我画花朵用。”
李山:“没问题,给你这只红色的。”
小红:“谢谢你帮助了我!”
李山:“不用客气哈!”
情景二:在书房里,丽丽想看书架上层的一本书。
丽丽:“爸爸,请您帮我拿一下那本书好吗?”
爸爸:“没问题,你想要哪本书呢?”
丽丽:“书架上层中间那本红色封皮的童谣书。”
爸爸:“好的,我这就拿给你!”
丽丽:“谢谢您!”
爸爸:“举手之劳,不用客气哈。”
情景三:在足球场上,我不小心将足球踢出拦网外面,取不回来。
我:“你好,同学!可以请你帮个忙吗?想麻烦你帮我把足球捡起来扔进场内?”
同学:“可以的。”
我:“谢谢你的帮助。”
同学:“不用客气哈!”
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引导孩子说一说生活当中需要请别人帮助时,孩子因为注意礼貌用语得到帮助的事儿,也可以说说因为不注意礼貌用语而引起误会、没有获得帮助的事情。
四、思考拓展,积累请求帮助的交际技巧。
1、注意使用礼貌用语:鼓励孩子学会说“请,请问,谢谢,不客气,您,您好”等礼貌用语。
2、注意清晰的表达:鼓励孩子在请求帮助时,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或困难说清楚,简单描述原因,能让对方更好地理解。
3、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对象:
引导孩子观察对方的状态,如果对方正在忙或者看起来心情不好,可能不太适合马上请求帮助。
引导根据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人帮忙。
比如学习上的问题可以找老师帮忙;生活上的问题,可以找家长帮忙。
4、注意肢体语言和表情:鼓励孩子以积极的身体姿态,面带微笑,正视对方的眼睛,态度诚恳的进行。
5、得到帮助后,要及时说“谢谢”。
6、学会等待:如果对方不能马上帮助自己,要学会耐心等待。比如老师说等一会儿来帮忙,孩子就要在旁边安静地等,不能不停地催促。
7、表达意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也愿意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这样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
02
和大人一起读
这个板块选取了一段有趣的绕口令《妞妞赶牛》,写了妞妞在河边赶牛的趣事,写出了妞妞的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读起来朗朗上口。
告诉孩子们的道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是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陪伴孩子学习时,可以从趣味性、互动性和循序渐进的角度入手,帮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牛、妞、扭、拗、柳”等字的发音技巧。
一、观察插图,激发兴趣
和孩子一起观察插图,一起创编一个“妞妞赶牛”的小故事。
例如:“妞妞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她每天都要去河边放牛,可是牛儿总是不听话,东跑西窜……”让孩子对绕口令内容产生画面感。
二、听读模仿
1、播放音频:播放《妞妞赶牛》音频诵读,让孩子先听几遍,感受节奏和韵律,激发模仿兴趣。
2、家长示范朗读:家长声情并茂地给孩子朗读绕口令1遍,读的时候注意发音清晰、语速适中,注意适当停顿。
例如:“妞妞/赶牛/河边走,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扭牛走,牛牛/扭头/顶妞妞,妞妞/拗不过/牛牛,低头/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走。”
三、分解难点,逐句突破:绕口令难点在于“n”“l”发音和连的“iu”韵母,可以拆分练习。
1、重点字发音多练习:妞(niū)、牛(niú)、扭(niǔ)、拗(niù)、柳(liǔ)
2、对比易混淆音:如“牛(niú)”和“刘(liú)”要读准。
四、趣味互动练习
1、节奏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拍手、打节奏、用沙锤、小鼓等乐器伴奏来读绕口令,增加趣味,语速从慢速→中速→快速,逐渐加速,争取一遍比一遍快和流畅。
2、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分别扮演“妞妞”和“牛”,用动作配合台词,如叉腰跺脚说“拗不过”,一边表演一边说绕口令,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3、绕口令挑战赛赛: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输的一方可以接受一个小惩罚,如表演一个小节目。
可以设定“3遍不出错”小目标,成功奖励贴纸;或者家长故意读错,让孩子纠正,增强成就感。
五、巩固与拓展
1、正向反馈:用手机录下孩子读绕口令的声音,强调“读错很正常”,回放时一起找进步,及时进行鼓励。
2、主旨探讨:在孩子熟读绕口令的基础上,互动提问加深孩子对该绕口令主旨的理解。
1)妞妞在哪里赶牛?(河边)
2)妞妞为什么要扭牛走?(因为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要护柳。)
3)妞妞拗不过妞妞时,想了什么办法?(低头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走。)
4)通过这个绕口令,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
3、创作延伸:尝试替换关键词,如“妞妞赶牛”变成“妞妞追牛”,鼓励孩子自编简短绕口令。
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发音技巧,同时增强语言表达力和自信心。
记得结束时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你今天打败了‘拗口小怪兽’,真厉害!”
03
快乐读书吧
这个板块的主旨是读读童谣和儿歌。
儿歌和童谣节奏轻快,韵律感强,语言活泼,形象鲜明,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一、《摇摇船》解析
这首童谣,描绘了一个孩子摇船前往外婆家的场景,表达了外婆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摇摇船,一摇摇到外婆桥”:简单的语句构建出一幅动态的画面,让孩子仿佛能看到小船在水中摇曳,慢慢驶向远方的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涉及到孩子和外婆两个人物,体现了祖孙之间的亲情。外婆那句“好宝宝”充满了宠溺和关爱,传递出温暖的家庭情感。
“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列举了多种好吃的东西,展现出外婆对孩子的疼爱,用各种美食来迎接孩子的到来,也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对这些美味产生美好的向往。
二、《小刺猬理发》解析
写的是“小刺猬”去理发,理完发后发现不是小刺猬,原来是个小娃娃。间接告诉孩子们要养成定期理发、讲卫生的好习惯。
“小刺猬,去理发”:以儿童视角将小刺猬拟人化,赋予它像人一样去理发的行为。
“嚓嚓嚓,嚓嚓嚓”:模拟了理发时剪刀、理发器剪头发的声音,十分生动形象。
“理完头发瞧瞧他,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通过夸张、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描绘出小刺猬理完发后形象的巨大变化,从刺猬变成了小娃娃,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欢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朗读建议:可以借助拼音指读,通过拍手读、带上动作读等方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四、拓展思考:结合童谣内容,简单提问,加深孩子的理解。
1、摇摇船摇到哪里去啦?(外婆桥)
2、外婆叫我什么?(好宝宝)
3、外婆拿了什么东西给我?(糖、果、饼、糕)
4、读完《外婆桥》,你有什么体会?(外婆对我的疼爱,亲情很温暖……)
5、你觉得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呢?(头发长了乱糟糟的时候)
6、“嚓嚓嚓,嚓嚓嚓”,描写的是什么呢?(理发时剪刀或者理发器理发的声音。)
7、小刺猬在理完发后变成了什么?(小娃娃)
8、请你说一说《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童谣?(鼓励孩子根据情形自己回答,激发阅读儿歌和童谣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