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忙慌从家里回到小区,等孩子睡下,我才坐在电脑前想今天的文写什么。
不是不会写,是这两天我一直请假,没有讲课,没办法跟进进度。
写什么呢?拿出语文课本翻看,下面要讲的是第六课《千人糕》。按照常规操作,学生应该已经预习过了吧。
我下意识地看文后的生字,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说部首、说结构,但有几个字有点拿不准。本身汉字部首就不唯一,但是否都可行,还需要亲自验证。手头没有字典,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就从网上搜索,问问AI。
微信消息框提示有新消息,点开是黄老师发给我的资料。黄老师是我网上遇见的良师益友,很感谢她,我们并没有见过面,但已经是老朋友了。
我回复了谢谢,然后和她聊了几句,三言两语就聊到了教学。真是服了,这大概就是教师的通病吧。
她说:“我儿子他们奇怪的,第二单元先不上,先预习《神州谣》,刚才给他一看,预习时把“民”部首搞错了”。
她这么一说,我自己也想,“民”啥部首,独体结构,应该是第一笔吧,黄老师说对的。
我把我遇到的问题抛给了她:“桌”是什么部首,不应该是木字旁吗?为什么有的说是一竖一横那个,叫啥?还有“买”的部首怎么读?总不能就叫“横钩”吧?
黄老师说,你等等,我查一下。
然后她回复我:“桌”的部首确实查不到木字旁,但上面那个可以,不知道怎么读。至于“买”的部首就是第一笔吧。
没有问黄老师之前,我自己在网上找了一阵子,也问了DeepSeek,“桌”的部首读作“卜字旁”,“买”的部首读作“乙字旁”,自己没有答案,那就算是吧。
其实网上良莠不齐,也只能做参考,我更倾向于信任教师教学用书,但是没带在身边。
黄老师说她有,查了下,教参上没有提到这个字的部首。那就按照DS的回答来吧。
“还有一个问题,“甘”独体字,按理说要查第一笔,但是书上说要查整体。那就是说它是个部首字。
既然这样,“甜”也在这一课出现,是不是要查“甘”呀,可是资料上显示要查“舌”。
有点奇怪。我问了deepseek,甘字旁的字,除了甜居然其他都不认识,而且也看不出甘字旁在哪儿。”我又问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黄老师立马行动,她查了字典,“甜”的确只能查“舌”,“甘”查不到。找不到为什么就记住结果,求同存异吧。
这些问题是备课时遇到的,当然跟学生说了也不明白,只要告诉他们查什么记住就行了。
因为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是这样,有的又是那样,只是作为老师,总不能传授给孩子知识性的错误吧。
至此,这课生字遇到问题全部解决。
黄老师说:“你不是不知道写什么吗?咱们可以写同题异构,写“我们的集体备课”,咱们这个是真实有效的,像有些是声势浩大,流于形式主义,效果大打折扣。”
哈哈,真是哈。我回她:“要得!”
不知道她去洗衣服了还是忙别的,我就敲下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