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自闭症孩子打妈妈,该打回去吗?事实太扎心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常常被妈妈们问到这个问题:

孩子有情绪了就会动手打我、撕扯我的头发、甚至抓我的脸,我该不该打回去,以此来让他体验到打人的后果呢?

乍一听很有道理:

孩子打我,我就打孩子,让他知道打人是会挨打的,自己疼了就能理解别人疼了!

甚至还有妈妈说:

我这是在用行动教育孩子,不能坐以待毙,被打了就要还手!

可是,如果您真的这么做了,就会发现,孩子“打人”的问题不但得不到缓解和解决,反而很可能愈演愈烈——

压制可以管用一时,但很快就会反弹。

不但对妈妈的攻击性越来越强,而且还会伴随更激烈的情绪崩溃。妈妈和孩子本是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却在这些时刻如同有了血海深仇!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以暴制暴”为什么不可取,不打回去又该怎么办?

01

以暴制暴,是在强化孩子的行为

对孩子的任何“问题行为”来说,我们要牢牢地把握住一个原则:

负向行为小反应,正向行为大反应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当我们的反应很大、情绪波动剧烈、表情夸张、语气急促的时候,对认知理解有欠缺的谱系孩子来说,这就意味着“被强化”——眼前的一幕会被他深深地印刻在大脑中,形成牢不可破的记忆。

今后,这一幕就很容易被他重演。他在复制大人反应的模式。

因此,当他“打人”的行为遇到了大人激烈的反应甚至是还手打回去的时候,他下次还会模仿复制打的做法。大人的气势吓住他只是暂时的,下一次他会还回来得更猛烈。

02

打回去,无法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

有家长认为,我不打回去,孩子怎么会理解他打我我疼呢?

只有他真实地体验到自己生理疼痛的感觉,他才能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他才会控制住不去大人,改掉这个坏毛病!

这是大人从自己的逻辑出发的推演,并没有考虑孩子的切实情况。

我遇到过几个高功能的孩子,他们很清楚打了妈妈,妈妈是会疼的,可是,他们无法安放排遣自己内在的愤怒,于是会一边追着妈妈打,一边说:就要你疼,就要你疼!

所以,孩子不一定是因为不知道您会疼而打您的,但一定是因为他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而出手的。

这样来看,孩子是遇到了困难——情绪升起,孩子难以觉察、难以辨别、更不会处理。

动手,源于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滞后,难以处理表达情绪、沟通表达能力不足,以及对大人的模仿和复制。

此时如果我们也去直接动手,揍他一顿,并且寄希望于“你疼了就能改”,那可真把他当NT孩子教训了,结果就是对谱系孩子的成长一点帮助都没有。

我们首先要回到“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这个课题里面,给孩子创造一个空间,允许让他的情绪流动,起到一个“容器功能”的作用。(您也可以从公众号及小红书搜索关键词“情绪”查看更多分享)

参考阅读:

自闭症孩子情绪爆发,是该以暴制暴?还是冷处理?不如试试这个方法——

自闭症孩子情绪大,父母苦苦寻找的方法竟然是它!做个容器皆大欢喜~

做孩子情绪的“容器”,具体是什么样?

甚至我认为,从小被妥善对待过、父母充分起到了做孩子“情绪容器”功能的孩子,通过打人来释放情绪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当然,即便孩子小时候我们错过了,现在开始仍然不晚。

03

不还手,该怎么做呢

那么,读到这里,家长可能有困惑了:如果不还手,到底该怎么做呢?

是否可以向孩子表达“不能打,我很痛!”呢?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分析:

通常,我们把孩子打妈妈的“诱因”(行为产生之前发生了什么)分为三种情况。

【1】孩子兴奋的时候,想要和妈妈玩的时候,由于对“打人”这个概念不理解、无法感同身受对方、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力度等原因,表现为打人,让妈妈很疼无法承受。

处理建议:

此时孩子的“打”并非真的打。孩子的情绪状态也是正向的、积极的,那么我们就要用积极的情绪来回应他。

我们可以用“游戏力”回馈他,比如巧妙地握住他的手,面带笑容地也拍拍他说:“哎呀,你拍了我一下,我就拍你两下哦!”

也可以通过游戏,和孩子一起相互拍打,慢慢探索尝试控制力度,比如轻轻拍说“这是小蚂蚁的力气,一点都不疼”,用力拍说“这是大象的力气,好疼啊”!

【2】由于客观原因(如他打开一袋饼干发现碎了),或者自己的原因(如他自己奔跑时摔痛了),导致情绪失控而本能地通过挥手打向妈妈来释放情绪。

处理建议:

此时孩子的打,其实是没有目标和指向性地释放情绪。

我们要忽视打人这个表象,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在感受,陪伴他面对自己的内心风暴,尝试抱抱他或者给予合适的安抚,情绪过去了,行为自然就会过去。

妈妈如果感到被打时的疼痛无法承受,向孩子说出“我很疼”,以及轻轻握住孩子的手,只要别太愤怒、太夸张,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指责,就是可以的。

【3】由于妈妈的原因(如他想要买棒棒糖妈妈拒绝了),导致情绪失控,此时挥手打妈妈是在明确地向妈妈这个对象表达不满、反抗。

处理建议:

此时孩子的打人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果妈妈此时反击或大声喊疼,或反应剧烈、逃跑,只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情绪强度,让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你会发现孩子就像一只越战越勇的困兽。

建议妈妈不要慌张躲避,勇敢地让自己的关注点回到触发孩子情绪的地方,尝试在这里去为孩子松松绑。如果实在做不到,也没关系,可以在当下稳定地陪伴孩子渡过情绪的爆发和流动期。

如果孩子打的动作太狠,或者死死扯住头发不放,妈妈也可以轻柔地表达,宝贝轻一点,妈妈太疼了。或者发起一些能让他“松开手”的邀请,比如“妈妈看下你的手”。

综上,不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妈妈的不容易。

孩子懂也好不懂也好,兴奋也好愤怒也好,都有可能通过“打妈妈”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而作为妈妈,我们永远都是那个“受气包”,默默承受着所有。又怕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心理影响,又经常被攻击得疼痛难忍。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比做一个谱系孩子妈妈更难的“工作”了。

幸运的是,虽然艰难,但我们并不孤独。

总有这么一个群体,经历着和你相似的痛苦、感受和你相通的煎熬,心怀着和你同样的期待和愿望。

感恩在这里遇见。

希望所有的妈妈都能深深地被爱,也深深地热爱我们的孩子。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自闭症孩子打妈妈,该打回去吗?事实太扎心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