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小学放学回家后的3小时,父母这样做,孩子受益一生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几天,一位妈妈跟我抱怨说:”橙子妈妈,我家孩子放学回来就是玩手机、看电视,作业拖到很晚才开始写,常常磨蹭到十点多。我该怎么办呀?”

听了这位妈妈的话,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放学回家的那段时间,真是既珍贵又让人头疼。很多爸爸妈妈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放学后的时间该怎么安排,才能既不耽误学习,又让孩子得到放松和成长?

说实话,我接触过很多家庭,发现放学后的3个小时,简直就是”隐形的教育战场”。有些家长把这段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课外班接着上;有些则完全放任,孩子回家后想干嘛就干嘛;还有些家长一回家就盯着孩子写作业,气氛紧张得像打仗。

可实际上,放学后的3小时,恰恰是塑造孩子一生好习惯和能力的黄金时段。这段时间的利用,不仅关系到孩子当下的学习成绩,更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品质和成长方向。

01

放学后,很多家长正在”浪费”孩子的黄金时光

昨天,我去接孩子放学,碰到了小丽妈妈。她一边拉着孩子往家走,一边就开始”轰炸”:”今天考试怎么样?作业有多少?快点回家写作业,写完还要去英语班!”小丽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跟在后面,小脸上写满了疲惫和不情愿。

这一幕,我猜很多爸爸妈妈们都似曾相识吧?

放学后,我们经常会陷入几种误区:

误区一:回家就写作业

“赶紧写作业!”这大概是很多孩子回到家听到的第一句话。孩子刚从学校高压环境中解放出来,脑子还没缓过劲儿,就被赶着做作业,这就像让刚跑完5000米的运动员立刻去做高难度体操动作一样,不现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也需要”切换时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研究发现,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学习4-5小时后,孩子的大脑需要至少20-30分钟的放松时间才能恢复最佳状态。

误区二:放学后满满的培训班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把女儿小学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周一钢琴、周二英语、周三奥数、周四书法、周五小提琴…孩子每天在各种培训班之间奔波,回到家就已经精疲力竭了。

这样的安排虽然看起来”充实”,但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空间。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戴维·艾尔金德在《被剥夺的童年》一书中指出:”过度安排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和创造的机会,长期来看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误区三:完全放任自流

与上面相反的是,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对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完全不管。孩子回家后,想玩手机就玩手机,想看电视就看电视,作业什么时候写完全靠自觉。

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养成拖延、懒散的习惯,不但影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培养自律能力的宝贵机会。

02

放学后的3小时,聪明父母都这样做

那么,放学后的时间到底应该怎么安排呢?基于我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对各种成功案例的观察,我总结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爸爸妈妈们一些启发。

1. 给孩子一个”缓冲区”——回家的前30分钟

记得有一次,我女儿放学回来,一进门就把书包往地上一扔,然后趴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我正想说她几句,突然意识到:她刚经历了一整天的课堂学习和人际互动,需要一点时间来”减压”。

于是,我给了她30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会儿动画片、躺着发呆、吃点零食、或者跟我聊聊学校里的事情。这30分钟像是一个”缓冲区”,帮助她从学校状态过渡到家庭状态。

放学后的前30分钟,是孩子情绪调整和放松的关键时段。这段时间,我建议爸爸妈妈们:

– 准备一些健康的点心和水果,补充能量

– 别急着问作业和考试,先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 可以一起做些轻松的事,比如听音乐、聊天

–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比如跳绳、做几个简单的伸展运动

有个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教授曾经说过:”放学后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学习内容,而是情感上的支持和身体上的放松。”我深以为然!

2. 建立清晰的”学习时间”——高效完成作业的60-90分钟

缓冲时间过后,就该进入正式的学习时间了。我家的规矩是:下午4点到5点半是固定的学习时间,这期间要专注地完成作业和复习。

建立固定的学习时间,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方法。但这里有几个小窍门:

– 帮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桌上只放必要的文具和书本

– 学习前先列一个小清单,把要完成的作业按难易程度排序

– 鼓励孩子先完成较难的科目,脑子还清醒的时候解决难题

– 设置一个可见的计时器,让孩子有时间感

– 遵循”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短暂休息”的节奏

我家女儿刚开始执行这个计划时也不适应,经常坐不住。我就陪她一起”潜心学习”——她做作业时,我就在旁边看书或处理工作,我们互相督促。慢慢地,她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有个小细节值得分享:我发现孩子学习时,如果父母在旁边忙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盯着孩子),反而能创造一种更加专注的氛围。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瑟称这种现象为”无声的陪伴”,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动力。

3. 安排一个”技能培养时间”——发展特长的60分钟

作业完成后,我会给孩子安排一个小时的”技能培养时间”。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补习班或培训班,而是让孩子自主选择一项他感兴趣的活动,并持之以恒地练习。

我女儿选择了画画,她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花点时间画些小东西。刚开始画得很简单,但坚持了大半年后,进步非常明显。有时候她会失去兴趣想放弃,我就会告诉她:”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时间和坚持,就像学走路一样,摔倒了再爬起来。”

在这个”技能培养时间”里,关键不在于孩子学什么,而在于培养持续学习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可以是:

– 艺术类:绘画、钢琴、手工

– 体育类:打球、跳绳、瑜伽

– 思维类:下棋、拼图、编程

– 实用技能:烹饪、整理房间、照顾植物

美国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斯在《坚毅》一书中提到:”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对一件事情的长期坚持和努力,而不是天赋。”通过这个固定的技能培养时间,我们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培养”坚毅”的品格。

4. 留出”亲子互动时间”——情感连接的30分钟

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中,最珍贵的莫过于亲子互动时间。每天花30分钟与孩子进行有质量的互动,将大大增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基础。

这段时间可以做什么呢?其实很简单:

– 一起散步聊天,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 玩一些互动性的桌游或卡牌游戏

– 一起读书,轮流朗读或讨论故事情节

– 做一顿简单的晚餐,教孩子一些基本烹饪技能

– 共同策划周末活动或假期计划

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玩了一个叫”今日三件事”的小游戏——互相分享今天最开心、最困难和最有收获的三件事。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我了解到她在学校里遇到的一些困扰,也帮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表明:幸福人生的最大预测因素不是财富、名誉或事业成就,而是亲密的人际关系。放学后的亲子互动时间,正是在为孩子铺设幸福人生的基石。

03

放学后的”仪式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规律性

在执行上面的时间安排时,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点:仪式感。

每天放学回家后,我家会有一些固定的”小仪式”:换掉校服、洗手、吃点水果、简单聊聊今天的事情…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动作,却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规律性。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孩子需要秩序来组织他的世界。”通过这些日常仪式,孩子能够预测生活的节奏,减少焦虑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

我家的小仪式还包括:

–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在”心情墙”上贴一个表情贴纸,表示今天的心情

– 完成作业后在日历上打一个勾,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获得小奖励

– 睡前10分钟的”冥想时间”,回顾今天学到的东西,计划明天要做的事情

这些小仪式看似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

04

给爸爸妈妈们的实用小贴士

最后,我想分享几个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小贴士,希望能帮助爸爸妈妈们更好地安排孩子放学后的时间:

1.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在安排放学后时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决策。比如,可以一起商量”技能培养时间”要学什么,或者周五的亲子时间做什么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也能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

2. 保持弹性,避免过度计划

虽然我们强调计划和规律,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有时候孩子可能特别疲惫,或者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这时候可以适当调整计划。生活不是军事演习,而是充满变数的旅程,教会孩子在规划中保持弹性,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

3. 利用视觉提示工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时间概念还不够清晰,可以使用一些视觉提示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执行计划:

– 制作一个彩色的时间表贴在墙上

– 使用计时器或沙漏直观显示时间流逝

– 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区分不同类型的活动

4. 寻找孩子的”黄金时段”

每个孩子的生物钟不同,有的孩子放学后立刻就能投入学习,有的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集中注意力。观察并找出你孩子的”黄金学习时段”,在那个时间安排较难的学习任务。

5. 别忘了户外活动和自然接触

无论日程多么紧凑,都要确保孩子每天有接触自然和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能显著减轻儿童的压力,提高注意力和创造力。哪怕只是在小区里散步15分钟,也比整天闷在屋里好。

爸爸妈妈们,放学后的3小时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塑造孩子一生的力量。这段时间不仅关乎学习成绩,更关乎习惯养成、情感连接和人格塑造。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不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放学后的时间安排,本质上是在教孩子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如何管理时间和情绪,这些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

与其填满孩子的日程表,不如填满他们的能力工具箱;与其追求短期的学习成果,不如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小学放学回家后的3小时,父母这样做,孩子受益一生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