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与子女关系更好,子女之间的关系就更好。”
“如果父母与子女关系不佳,而且是惩罚性的,那么子女之间就更具有攻击性,更加自私。”
这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劳拉·马卡姆博士在《平和式教养法》(多子女篇)书中发人深省的金句。
它深刻揭示了父母与子女关系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关乎孩子自身的快乐与温暖,更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甚至性格的塑造。
为人父母,我们都期盼孩子拥有快乐而温暖的人生,更希望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父母都会深思,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人生涂上快乐、温暖的底色,并让他们在爱与和谐中健康成长呢?
劳拉·马卡姆博士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养育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0-3岁:建立安全感和信任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的关键期。
安全感是孩子探索世界、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信任感则让他们相信世界是友好的,他人是可靠的。
安全感是快乐的土壤,信任是温暖的阳光。
当婴儿的需求被及时、积极地回应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被爱、被保护,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当他们确信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是可靠和可依赖的,就会发展出对他人的基本信任。
劳拉·马卡姆博士指出,早期忽视或不一致的回应,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不安,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亲密关系。
她强调,“哭声免疫法”并不符合婴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
婴儿的哭声是他们表达需求、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回应孩子的哭声,及时满足他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实践建议:
1、及时回应需求:
当孩子哭闹时,尝试理解他们的需求(饥饿、困倦、不适、寻求关注等),并及时给予回应和安抚。
拥抱、抚摸、轻声细语都能有效安抚孩子的情绪。
2、建立规律作息:
规律的作息能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
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喂养、睡眠、玩耍,让孩子对生活节奏有可预测感。
3、高质量的亲子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肌肤接触、语言互动。
专注地陪伴孩子玩耍、阅读、唱歌,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注。
二、3-6岁:培养好奇心和自我认知
3-6岁是孩子好奇心和自我认知快速发展的时期。
好奇心驱动他们探索世界,自我认知则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是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好奇心是快乐的火花,自我认知是温暖的内核。
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鼓励和支持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当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接纳自己的情绪和特点时,就会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劳拉·马卡姆博士认为,限制孩子探索、忽视孩子感受,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自我认知发展。
她提倡“情感引导式教养”,鼓励我们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和表达情绪,培养同理心。
实践建议:
a、支持探索和玩耍:
为孩子提供安全、丰富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探索、玩耍。
提供各种感官体验的玩具和材料,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b、回应孩子的问题:
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为什么”,即使有些问题看似幼稚或难以回答。
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c、认可和接纳情绪: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无论是快乐、悲伤、愤怒还是恐惧),我们要认可和接纳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识别情绪,用语言表达情绪,并引导他们学习健康的情绪管理方法。
d、鼓励自主性和选择:
在安全范围内,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例如选择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吃什么水果等。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三、6-12岁:发展社交能力和内在动力
6-12岁是孩子社交能力和内在动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同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孩子开始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学习规则、合作、竞争,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社交能力是快乐的桥梁,内在动力是温暖的引擎。
良好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建立友谊,融入群体,体验归属感和支持。
内在动力则驱动孩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体验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劳拉·马卡姆博士强调,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社交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她反对过度强调外部奖励和惩罚,认为这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导致他们为了迎合父母或老师而学习,而非出于自身兴趣和渴望。
实践建议:
1、鼓励社交互动:
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例如参加社团、运动队、社区活动等。
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玩,或者去朋友家做客。
2、培养合作和同理心: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共同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同理心。
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3、支持兴趣发展:
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资源和平台。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活动,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4、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在学习和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结果和分数。
赞赏孩子的付出和坚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毅力。
5、设定合理的期望和界限:
对孩子抱有合理的期望,避免过度施压。
同时,也要为孩子设定清晰的界限和规则,帮助他们建立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12-18岁:支持独立与价值观形成
12-18岁是孩子青春期,也是他们走向独立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追求自主、独立,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
独立是快乐的翅膀,价值观是温暖的灯塔。
当青少年获得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时,他们会感到被尊重和信任,从而更积极地承担责任,探索自我。
当他们形成清晰、积极的价值观时,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和准则,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做出选择。
劳拉·马卡姆博士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引导,而不是控制和压制。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与他们平等沟通,共同探讨人生、价值观等重要议题。
实践建议:
a、尊重独立性:
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例如在学习、兴趣爱好、社交等方面。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有时与父母的观点不同。
b、平等沟通和倾听:
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c、共同探讨价值观: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经验,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责任、道德等重要议题。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d、支持生涯探索:
支持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方向。
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e、保持信任和支持:
即使孩子犯错或遇到挫折,也要保持信任和支持。
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
全程通用原则:
1、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育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育儿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共同成长。
2、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避免一概而论。
3、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快乐和温暖至关重要。
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支持,都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4、允许孩子犯错:
犯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并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过分责备和惩罚。
5、我们要保持自身的快乐和温暖:
我们自身的快乐和温暖是孩子幸福感的源泉。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爱孩子、教育孩子。
“父母与子女关系更好,子女之间的关系就更好。”
劳拉·马卡姆博士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铭记于心。
养育快乐温暖的孩子,始于建立良好而深刻的亲子联结。
让我们用理解、尊重和爱,去滋养孩子的心灵,共同谱写充满幸福与爱的家庭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