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刚刚学了“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第五单元又来“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应该会有两点感受:
一是感受到“人物描写”是五年级下册的重点之一。
二是感受到语文教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低年级开始写人,到高年级写人,逐步提升,渐次落实“内容具体”这一要求。同样是讲写人,第四单元的“靶心”是“人物内心”——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为表现人物内心服务;第五单元的“靶心”是“人物特点”——描写方法为表现人物特点服务。
那么,《人物描写一组》要学习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究竟是什么方法?
具体来说,三个片段的描写方法各有侧重:
《摔跤》侧重动作和对话描写;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外貌描写;
《两茎灯草》侧重细节和侧面描写。
描写方法:
1. 动作描写(《摔跤》)
例句:
“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小胖墩儿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作用:通过连贯、生动的动作刻画人物性格(如小嘎子的机灵、小胖墩儿的沉稳),增强场景的紧张感和画面感。
2. 外貌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例句: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作用:用具体的身体特征和比喻(如“像一棵树”)突出人物的健壮、朴实,暗示其身份(车夫)和内在性格(坚韧、硬朗)。
3. 细节描写与侧面描写(《两茎灯草》)
(1)细节描写: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赵氏挑掉一茎灯草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2)侧面描写:
通过亲属的猜测(“两笔银子”“两位舅爷”)反衬严监生的吝啬。
作用:以极小的细节放大人物性格(吝啬到极致),侧面描写增强讽刺效果。
教学建议:
1.遵循逻辑,关注写法。
首先基于阅读,感受人物特点;其次“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人物特点”,关注语言文字;最后思考作者是怎样运用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学习写法。
2.对比阅读,理解写法。
将三个片段并列展示,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描写方法的侧重点(如《摔跤》重动作,《两茎灯草》重细节),讨论其表达效果的差异。
如果不对比阅读三个片段,就辜负了编者意图,教学就“瞎”了。
3.迁移运用,掌握写法。
比如,针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让学生观察身边人的外貌特征,用“外貌+比喻”的手法写人物。
或者,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用至少两种描写方法(如外貌+动作)刻画其特点,并分享交流,点评方法的运用效果。
或者,结合“初试身手”: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