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我每天给儿子“贴正面标签”,不到3个月,他的学习内驱力爆发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我的生活,在儿子上小学后,被切割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没上小学前,我有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圈子,是家庭事业两手抓的职业女性。

儿子上小学后,为了更好辅导学习,除了上班,我基本都是在家围着孩子转。

如今,儿子上五年级了,按理说,应该能让我少操心了。

可我却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反而是深深的挫败。

不知道问题是出在哪里,儿子的日常表现很差劲:

学习不认真,没有长性,写三个小时的作业,能发一个小时的呆。

性格不自觉,不自律,喊口号发誓要好好学习,坚持不了几天就又回归老样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缺乏荣誉感,考好考差都跟他无关,我一让做题,多学一会儿,就闹情绪,好像学习是给我学的。

我真的气恼又困惑,想不明白,他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

尤其在辅导作业,看他理解慢,态度还不认真的时候,我总会忍不住情绪失控,对着他又吼又骂:

你到底在想什么啊,能不能动脑子啊!你是猪吗!

真是笨,太笨了,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

说你多少遍了都不往心里去!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儿子经常被我吼哭,委屈的看着我,默不吭声。

深夜,看着儿子熟睡的脸,我也会心怀愧疚,下决心控制情绪,好好说话。

可第二天,又会被儿子的学习状态气的火冒三丈,桌子拍的震天响。

儿子有些胆小,我一发火,他是真害怕。

慢慢的,儿子变得畏缩又自卑。

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看我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脸上也很少出现笑容。

邻居阿姨也对我说,不管孩子学什么样,还是少骂孩子,毕竟是个小男孩,都让你吓萎靡了。

我也不想,可我能怎么办?他其实真的不笨,就是对学习不上心,整天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要是我放任不管,他的学业不彻底完了吗?

02

看着儿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精神状态也越来越萎靡,我也意识到,自己好像确实做错什么。

我也知道自己方法肯定出问题了,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改变。

我狠下心,让自己先放下焦虑,静下心来去反思,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明白问题的根源所在。

原来,我在无意识中,一步步将儿子推进了“标签效应”的陷阱!

所谓的标签效应,是指一个人被贴上标签后,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和标签一致。

也就是说,这种贴标签的行为,会形成导向作用,对一个人产生强烈影响。

标签效应,源自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

当时,因为兵力不足,急需一批新兵,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员,只能从监狱里选一些犯人上前线。

这些犯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还存在缺乏纪律性,不服从指挥等问题。

于是,找来心理学家对他们进行战前训练,让他们变成合格的士兵。

心理学家采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犯人每周给家人写信。内容统一制定,讲犯人如何努力改过自新,听从上级命令,英勇善战等。

到了战场上,这些犯人真如信中所说的那样去做了,毫不逊于正规士兵。

心理学家将这种神奇的转变,总结为“标签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外界给自己贴上了什么样的标签,自己就会下意识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做。

不管是好的标签,还是坏的标签。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发现孩子的毛病。

他们会针对孩子的问题,不断的指出,纠正,唠叨,教育,打压,甚至忍不住给孩子贴上“笨,不自律,拖拉磨蹭,不要强”等负面标签。

一旦这些不好的标签被贴上,孩子会在日积月累的重复中,不断强化,自信心也被慢慢消磨。

在父母的言语暗示中,孩子会陷入到一种——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就是笨的负面心态中。

时间久了,孩子会陷入自卑和消极的情绪中,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能改变。

慢慢的,真就朝着父母否定的方向走了,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笨蛋,差生。

儿子,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我贴满了负面标签,丧失了自信和动力。

明白了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我也就明白了,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

03

1、善用“标签效应”,在生活中逐渐引导孩子朝着期待的方向改进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求好的种子。

关键在于,父母能否发现它,并用欣赏的目光持续浇水,让它发芽开花。

标签效应,就是很好的养育工具。

不断打压孩子,给孩子贴上“懒笨差”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求好的心慢慢萎缩;

而持续鼓励孩子,夸奖孩子独有的特点和长处,则会让孩子在正面标签的引导下,追求做的更好。

这就是标签效应的力量。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生来就喜欢听鼓励的话,被人夸奖。

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善于鼓励孩子的家长。

所以,善于利用标签效应,可以激发孩子内心的求好心理,认定自己“一定能行”。

进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孩子,哪怕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相信自己,给自己打气。

如同心理学实验那些人一样,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

2、尽量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即使必须批评,也要“对事不对人”

很多家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往往是无意识的。

看着孩子暴露出的问题,比如做事拖拉,学习不积极,缺乏时间观念,懒散不自律等等,很容易张口就来。

殊不知,父母的语言是一种强有力的暗示。

家长越强化孩子的缺点,越强调孩子的问题,孩子就越会被“洗脑”,放任自己真的变成那种人。

以前,我就是这样的家长,不断否定、打压孩子。

我觉得自己说的没问题,毕竟这些毛病是儿子真实存在的。

我的本意,也是为了孩子好,希望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毛病,知错就改,知道努力。

但我没意识到,这种持续的负面暗示,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儿子变得害怕犯错,害怕做不好,内心充满挫败,痛苦焦虑。

持续的否定,让儿子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妈妈的期待。

他干脆放弃了努力,变得自暴自弃。

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体系非常脆弱,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认可,会变得自卑压抑,很难接纳自我。

到了青春期,这种打压和否定,还会成为孩子叛逆的导火索,进一步破坏亲子关系,让管教完全失控。

因此,再批评儿子时,我不再随意否定,而是“对事不对人”。

做不出来题,我不会说:你太笨了,猪脑子吗?

而是说:

现在的题确实不简单,你可能暂时觉得困难,但学会一道是一道,慢慢你就不觉得难了。

他磨蹭拖延,我也不再直接训斥:你这孩子怎么屡教不改,真是一身毛病!

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化解他的焦虑情绪:

是不是不太想写作业?妈妈小时候也不爱写。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不过想想你每次写起来后一气呵成的感觉,是不是也不错?开始了就好了。

儿子逐渐发现,妈妈不会揪着一个问题,对他穷追猛打,人身攻击。

而是愿意跟他站在一起,去面对、解决问题。

他的内耗和逃避情绪都大大减轻,卸下了心理负担,面对学习和做事也不再充满抗拒。

启动起来了,也就进入了正面积极的循环。

3、多贴“正面标签”,改善孩子的自我认知,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内在动力

天底下,没有人会比父母更爱孩子。

但也是父母,最容易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纠正孩子的问题。

人无完人,孩子也是一样,有缺点,有长处。

我们应该做的,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见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做事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让潜力得到最大发挥。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不断进取,自觉自律,拥有越挫越勇的心态,那就要多给他们贴上这些正面的标签,让孩子相信自己“肯定能行”。

当我觉得儿子笨时,不再脱口而出“猪脑子,笨的要命”,而是鼓励他多想一想,再试一试:

你现在就是一时卡住了,等你捋顺了就会一通百通。你小时候可聪明了,妈妈相信你想学什么,都能学好。

儿子有些怀疑的望着我,但神情明显轻松了很多。

在他逃避学习时,我也不骂他“烂泥扶不上墙”,而是关心:

是不是有点累,先休息一会儿,等你准备好了再写。

等你开始启动了,肯定会写的又快又好。

慢慢的,儿子在我不断的打气和正面鼓励下,有了明显的变化。

他开始相信我“洗脑”的那些积极的标签:聪明,用心,认真,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好的…..

他也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起来。

每天放学,拖拉磨蹭的时间越来越短,不用我提醒,就开始主动写作业。

遇到难题,也愿意相信自己,开动脑筋,总能做出来。

没到3个月,儿子就好像脱胎换骨一般,有了显著的改善。

虽然成绩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一次考的比一次好,这种每次进步一点点的成就感,又强化了儿子的自信。

他开心的告诉我,原来认真努力,可以感觉这么好!

看着他神采飞扬的神情,跟之前的萎靡畏缩简直判若两人,我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评价。多鼓励,多给孩子贴正面标签,孩子也会在爱和期待里,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我每天给儿子“贴正面标签”,不到3个月,他的学习内驱力爆发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