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少和孩子生气吧,看完你就知道原因了(深度好文,别后悔太晚才看到)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孩子是上天派来治愈我们的天使,可我们却常常把他们变成了情绪的出气筒。”

你有没有经历这样的时刻:

眼看十一点了,孩子还在那磨蹭、玩,不想刷牙睡觉;

作业写了两个小时,本子上画满涂鸦却只有一行字;

蹦跳疯跑,却打翻水杯,哭起来没完没了;

经常和你顶嘴,对着干……

这时候,你开始生气发火,吼孩子,发泄你的情绪、企图让他们长记性、变成顺从的乖孩子。

杨绛先生说:

“少跟孩子生气吧,

孩子听话时,你爱他入骨,

孩子调皮时,你又拼命吼他,

你崩溃后自愈,自愈后又后悔,

却忘了他还只是个孩子。”

父母们,真的要少和孩子生气,当你看完下面的原因,你就更知道了。

01

为什么应该少和孩子生气?

孩子的脑子还没长好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大脑的前额叶皮质要到 25 岁左右才发育成熟,而这部分区域正是负责情绪调控、理性决策、行为计划的关键区域。

也就是说,孩子 “不听话”“冲动犯错”“故意作对” 很多时候并非故意为之,而是生理发育的局限性使然。

而父母每一次发火,都会给孩子大脑健康发育带来负面影响:

在被吼骂的瞬间,孩子大脑中负责恐惧反应的杏仁核会异常活跃,长期下来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受损;

孩子的大脑会分泌过量皮质醇,损伤海马体记忆功能,影响记忆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前额叶-边缘系统连接出现异常,形成“对抗”或“逃避”的的条件反射。

一位妈妈发现,自从自己频繁对孩子发火后,原本开朗的女儿变得敏感怯懦,甚至出现了口吃的现象。

这种因情绪暴力引发的行为倒退,正是孩子大脑在高压环境下自动开启的自我保护机制。

一棵正在生长的树苗,狂风暴雨只会让它的枝干扭曲甚至断裂,而非更加茁壮。

所以当5岁的孩子哭闹不停、7岁的孩子坐不住、14岁的孩子叛逆顶嘴的时候,父母们别发脾气,别生气,心里默念一句:孩子的脑子还没长好呢。

亲子缘分比你想象得更短

前几天,我刚带着姐弟俩去拍了生日照,姐姐马上11周岁了,弟弟也6周岁多了,看着他们,真心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从孩子牙牙学语到背起书包上学,从第一次离家住宿到组建自己的家庭,真正能朝夕相处的时光不过短短十几年。

曾有网友计算:如果孩子 18 岁离家上大学,扣除每天睡觉、上学的时间,父母与孩子真正相处的时间不足 4000 小时。

7岁前,家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12岁前,家是夜晚的港湾;

18岁前,家只在周末是稍作停留;

23岁后,家就成了故乡或者爸妈家。

所以,别再动不动斥责孩子、和孩子生气了,珍惜孩子在身边的日子吧。

发火,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父母在生气时的言语暴力,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咨询师朋友曾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在孩子小时候总因琐事发火,等孩子长大上学后,他想再拥抱、再教导,却发现孩子早已筑起心墙。

某天整理旧物时,他看到孩子小时候画的全家福,画里的自己张牙舞爪,而孩子躲在角落哭泣。

这个画面让他痛哭流涕:原来不经意的怒火,早已在孩子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痕。

《非暴力沟通》中说: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身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有人因被父母嘲讽 “这点事都做不好”,从此丧失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有人因长期被吼骂,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那些脱口而出的 “你怎么这么笨”“我养你有什么用”,像利剑一样刺痛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 “我不值得被爱” 的自我否定。

父母吼出去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魔咒”。

02

父母如何做到少和孩子生气?

生气并不能让孩子变好,反而是父母的恐惧和无力

李玫瑾教授曾说: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发火,本质上是对自己教育无能的愤怒。”

当孩子写作业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的愤怒背后,往往藏着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以及对自己无法有效引导的挫败感。

只有正视这些情绪根源,才能跳出 “发火 — 后悔” 的恶性循环。

给自己情绪按暂停

心理学上的 “10 秒法则” 简单有效:当怒火即将爆发时,先深呼吸 10 秒,让身体的应激反应逐渐平息。

就像开车需要刹车,情绪也需要 “暂停键”。

有位妈妈分享自己的经验:她在家中贴满便签,上面写着 “停一停,想一想”,每当感觉要发火时,就看看便签,喝口水,等情绪平稳后再沟通。

识别情绪和背后原因

心理学上的 “情绪粒度” 概念指出,越能精准识别自己情绪的人,越能有效管理情绪。

当你感到愤怒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正生气的点是什么?是孩子的行为,还是自己未被满足的期待?”

通过这种自我觉察,将情绪化的反应转化为理性思考。

沟通、表达感受和需求

与其对孩子大吼大叫,不如试试 “我信息” 沟通法:用 “我感到…… 因为…… 我希望……” 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没按时完成作业,你可以说:“我看到已经8点了(事实),我感到有些担心,因为作业没完成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习(感受),我希望我们一起制定一个更合理的计划(需求)。”

这种表达方式,既传递了关心,又避免了指责。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需要不断训练。

我们可以通过冥想、运动、阅读等方式,培养平和的心态;也可以和其他家长交流育儿经验,从他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

园丁不会对着枯萎的花朵发火,而是寻找改善土壤和环境的方法,父母也需要用智慧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03

写在最后

放下怒火,少和孩子生气,多一些爱和理解。

童年只有一次,那些被温柔以待的时光,终将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记住:你给予的温暖与耐心,就是孩子人生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以上共勉!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少和孩子生气吧,看完你就知道原因了(深度好文,别后悔太晚才看到)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