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你有没有去旅游呢?你游览过宏伟的北京故宫吗?你欣赏过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山西平遥古城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都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聊了一聊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习作怎么写。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吗?这类文章该怎么去写呢?
别着急,在动笔之前,我们先来审一下题。本次习作文体是说明文。习作对象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重点是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特点介绍出来。习作中要注意的事项是搜集资料,抓住事物的特点。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再说说这类文章该怎么写。
一、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就属于世界遗产的范畴。其基本特征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杰出性和多样性。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的世界遗产已达53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中位居第二位。
你若有兴趣,可以查找资料,明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以下这些风景名胜之地都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东泰山、长城、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安徽黄山、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
二、怎么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一步:依趣择题,独抒己见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只有挑选自己真心喜爱的对象,才能在探索中满怀热忱。尤其是你自己亲自游览或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会让你更有切身感受,让你有一种冲动想记录它,这样你笔下的内容会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一项世界文化遗产都饱含着宽广的内容,你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最感兴趣、最熟悉的部分,进行独特介绍。
第二步:查阅资料,列出提纲
为了让笔下的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客观文化性,我们还可以采取查阅资料的方法,充分阅读并理解资料后,整合优化资料,将科学性、客观性的语言变成描述性或叙述性的语言,这样就可以避免生硬摘抄的毛病。然后,依据内容分类梳理,无论是描绘建筑的精巧外观与结构,还是介绍其独特特点、追溯历史变迁、讲述相关故事,都能条理清晰地呈现于提纲之中。
第三步:恰当表达,图文添彩
将整理好的素材,按照游览顺序、空间布局、特点差异或变化轨迹等有序呈现。引用资料时,切记注明出处,这样会更严谨。为增添文章的吸引力,还可以巧妙搭配图片、图画或图表,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使文字描述更加鲜活生动。
第四步: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在众多文化遗产中,山川名胜往往景致繁多。若不分主次逐一罗列,文章容易变成流水账。因此,介绍时需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着重描绘,详略搭配,才能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真切领略文化遗产的独特风姿。
最后,我们再来理一理写好这篇文章的几个要点:
1.拟题目
我们可以直接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字作为题目,如《长城》;也可以加一些修饰语,如《美轮美奂的故宫》《令人着迷的布达拉宫》《独具魅力的古堡》等。
2. 写开头
开头可以先简单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地理位置、总体规模等,也可以先介绍你对它的总体印象,还可以用与之有关的美食、歌词、古诗、名人名言等作为开头,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叙中间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文一般要对某一事物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比如我们在介绍长城时,就可以按照不同历史时期长城的修建情况来进行说明。
(2)巧用修辞
在创作手法上,巧用修辞,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在《威尼斯的小艇》中是这样具体描写小艇的样子的: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作者将小艇比作“新月”,将小艇在水中轻快灵活的样子比作“田沟里的水蛇”,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抓住小艇外观细长、行动灵活的特点。
(3)引用故事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定发生过许多精彩的故事,适当引用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4. 抒情怀
在文章的末尾,你可以表达自己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让你的文章饱含深情。
看到这里,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清晰脉络了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篇例文;
中国的长城
在云雾缭绕的燕山山脉间,一条砖石铸就的巨龙破云而出。它身披青苔斑驳的鳞甲,以雷霆万钧之势穿越崇山峻岭,时而昂首跃上陡峭崖壁,时而摆尾潜入幽深峡谷。砖石与夯土构筑的脊梁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青灰色,垛口如锋利的锯齿撕裂苍穹,与千年风雨展开一场永不停歇的对话。这座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奇迹——万里长城,既是凝固的历史史诗,更是跳动着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
历史的尘埃里,每一块城砖都浸透血色与泪痕。秦代的征夫令如凛冽寒风,吹散无数美满家庭。范喜良与孟姜女新婚当日,铁链声碾碎了洞房花烛的温柔。此后,孟姜女孤身踏上千里寻夫路,鞋履磨穿,血泪斑斑。当她在长城脚下得知丈夫早已化为墙基白骨,悲怆的哭喊惊天地泣鬼神,八百里城墙轰然崩塌,露出累累白骨。这个流传千年的传说,不仅是百姓对暴政的血泪控诉,更成为长城精神的文化基因——它见证过权力的残酷,也铭刻着生命的坚韧,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发酵,滋养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拨开传说的迷雾,现实中的长城以更震撼的姿态诉说着传奇。它宛如一条盘踞在华夏版图上的巨蟒,横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3721处遗存如散落的星辰,21196.18千米的墙体与壕沟足以绕地球赤道半圈有余。北京境内的长城自北齐萌芽,于明代盛放,461段墙体绵延520.77千米,从平谷的朝霞中舒展,在门头沟的暮色里隐去。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朝代更迭的密码,每一道箭窗都倒映着金戈铁马的幻影,每一座烽火台都曾托起照亮长夜的希望之火。
这座屹立千年的建筑,早已超越军事防御的范畴,成为中华文明最生动的注脚。冷兵器时代,它是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巍峨城墙如巨人臂膀,将入侵铁骑拒之门外;连绵烽火似红色闪电,划破长夜传递军情;星罗棋布的关隘如同精密齿轮,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御网络。而在和平岁月,它化作民族融合的金色桥梁:长城内外,胡商汉贾的驼铃声打破隔阂,草原的豪迈与中原的儒雅在此相遇;从昭君出塞的和亲之路,到茶马古道的贸易传奇,从边疆互市的语言交融,到多元宗教的和谐共生,长城见证了冲突与和解,最终熔铸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精神。
前年盛夏,我终于踏上了这段魂牵梦绕的旅程。凹凸不平的石阶如琴键,记录着千年岁月的旋律;布满裂痕的城砖似书页,写满沧桑的故事。烈日炙烤下,砖石蒸腾的热浪中,仿佛还回荡着千年前筑城者沉重的喘息。当我登上制高点,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长城如银龙般在群山中奔腾,苍翠的林海是它的锦袍,缥缈的云雾是它的玉带。那一刻,我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冷的砖石,更是中华民族用信念、血泪与智慧浇筑的精神脊梁。
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洗礼,长城依然昂首挺立在时代的潮头。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灯塔。在国际舞台上,它以东方巨龙的雄姿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包容;在数字时代,VR技术让古老城墙“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它永远是那道守护民族根脉的精神长城。当夕阳为城墙镀上金边,我们抚摸着斑驳的砖石,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温度,更是一个文明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这座不朽的长城,将继续在岁月长河中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书写新的传奇。
点评:
本文以灵动笔触勾勒长城神韵,将文学性与历史性完美交融。开篇以“砖石巨龙”的磅礴意象切入,瞬间抓住读者眼球;穿插孟姜女传说增添人文厚度,结合详实数据凸显建筑奇迹。文中修辞手法丰富,从“锯齿撕裂苍穹”到“银龙奔腾群山”,画面感跃然纸上。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深入挖掘长城作为军事屏障、民族纽带、精神图腾的多重意义,并关联当代价值,展现其跨越时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