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语文数学都好的娃大概是啥样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阵子写了一篇“有语文天赋的娃大概是啥样”,炸出了一堆偏科学霸,他们后台给我留言说:数学考语文分数零头的语文学霸了解一下。

看大家留言区聊着乐呵,就有人问我语数都好的娃有什么特点?尤其是上了小高及初中以后的。其实我也好奇来着,于是就问了一圈,发现天赋固然重要,但要想修成这种娃,还真不是只有天赋就万事大吉的,就斗胆写一写吧。

其实语文数学都好的娃对孩子要求是真的高。

首先,自驱力。

自驱力跟老辈人讲的“要强”有点类似,是一种强烈的上进心。为什么这个原因会放在第一点?因为很多事情的达成,首先都要有对它的强烈渴望,你才能抵抗住“没那么喜欢”的真相。

理想状态下,对某学科强烈的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但大多数人都是有所偏好。是的,“没那么喜欢,但是也能学好”,是全科学霸的必要条件。

而驱动力可以是兴趣,可以是获得成就感,可以是达成下一阶段目标的意愿等,也可以是多种驱动的综合。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概率总是得在某个时候,某个科目上,把自己放在某个框子里要求一下,顺着喜好去学习就会有拐腿的可能。当然,我们这里不讨论哪种学习方式更科学,咱只单就这个话题随便闲扯下。

这点在小学校内阶段给孩子们带来的差距还不明显,等到一上初中,别的娃都在青春期的躁动里跟爹妈耗着,人家早就给自己定好了想要达成的目标。

对于自己一般喜好的科目,能学,而且知道怎么能学好,是一项很厉害的本领。

很多偏科数理的娃文科弱就属于过于强调天赋的作用了,有点自傲又不屑简单知识的积累,无法克服对自己一般喜好科目的“不情愿”,其实这就是懒,懒得读懒得写懒得动笔头。

其次,善于思考,不害怕面对自己的短板。

大多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多次自我定位,每个娃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觉得自己厉害无比,当然也会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所以内核稳定,不会被负面评价影响情绪,不会被别人的夸奖冲昏了脑子,万事都能服务于自己的最终目标,这种娃走的更长远。

可惜不少娃都被别人的评价“圈”住了脚步,优秀的不太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直到重新进入新环境后迎来当头一棒。渣娃就此一落千丈、缩着脚丫子不敢向前迈上一步,已经从心里上接受自己是个差生的定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不是坏事,我一直觉得,一个娃想要真正的成长,首先得在哪先摔过一跤的,这样爬起来后整个人才会变得更加谦逊跟真实,才肯踏踏实实面对自己的真实困境,再思考如何解决。

双强娃普遍有一个特点:他们非常爱思考且勇敢面对弱点。小时候会琢磨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现象,迁移到学科上后,也能透过细节发现自己的薄弱点。这种娃普遍有一点就是效率高,别人一小时的任务,他们半小时就搞定了。有些娃你看着行为懒散,小毛病加身,其实脑子一点都不懒。钮祜禄氏·真学霸表面看着不怎么学习,但脑子里却一直在思考,学渣表面看着也不怎么学习,脑子里也真的是一团浆糊,这差异还不得越来越大?

有人说这就是脑子好使,可事实呢,的确有一部分娃是因为智力水平秒杀了现阶段简单的知识,但需要积累的学科难免会偏弱,而且学习的路走下去,是不是总有一天碰到人家自己的拦路虎呀。到那时,小时候因为学科知识简单导致那些坐不住板凳的毛病也都差不多快没了,什么都不耽误。咱普通娃效仿这个,其实就相当于不去种树却只想摘果子,有这好事能轮到你?

更何况,学霸多从小学出,越到高年级轻轻松松的越少,谁还不是卯着劲往前跑,承认自己正在努力有什么好丢人的。

第三,稳定。

这个稳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理念的稳定,一方面是孩子本人状态及价值观的稳定。

有个家长跟我说,他认识的全科学霸,家长一般都是高知且鸡娃。其实家长口中的鸡娃跟媒体口中的鸡娃不太一样。媒体口中的鸡娃更类似于“激娃”,带点偏激又狂上激素的那种。

家长口中的鸡娃就很简单,家庭关注学习且一直托带着,遇到问题帮忙解决解决,时不时敲敲边角,报报课再关注下升学,最后成为老妈子老爹子做做后勤服务。不过这类家庭两口子的教育观也得大致都得差不多,不能是一个推,一个拆,一提这个问题就吵架的那种基本没戏。

另一点就是孩子也稳。有时候我也挺奇怪,同样都是孩子,怎么大脑发育的差距就这么大?耳闻目睹下,有些孩子不但价值观稳定,还善于分析利弊。有些事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做,认为不值得去浪费时间。而且人际关系的交往上,也更偏向于成人化思维。

只能感叹一句,学不来,真真学不来呀。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语文数学都好的娃大概是啥样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