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你们说当妈后最烦的是啥?最近,我闺蜜说,她很烦他家儿子,已经5 岁了还是一个”大哭包”!
小伙伴夺走积木,气得跺脚哭闹。
看见护士举针,缩进妈妈怀里大哭。
饭点延迟,哭着喊饿。
幼儿园门口哭着紧抱家长不撒手。
做梦半夜坐起,哭着喊妈妈。
婆婆总念叨 “男孩子这么娇气可不行”,可越说孩子哭得越凶,搞得全家头都大了 —— 为啥孩子这么爱哭?
一、面对孩子哭泣,家长们不同的处理方法
说实话,谁家孩子没当过 “小哭包”?我带娃在小区遛弯时,总能看见两种家长:
一种像我楼上李姐,女儿摔了一跤,她蹲下来先检查有没有受伤,边吹伤口边说 “不怕,疼了就哭出来,妈妈陪着你”。
另一种是楼下张叔,孙子因为没买冰淇淋赖在超市门口不肯走,张叔直接火了:“男子汉,再哭就把你扔这儿!” 孩子吓得抽抽搭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敢掉下来。
这两种处理方式看着都让孩子止住了哭,但影响可大了。
就像我家队友,小时候只要哭就被我公公训 “男孩哭哭啼啼没出息”。
现在遇到烦心事都憋在心里,每次吵架都跟我玩 “沉默是金”,搞得我特别心累。
二、动不动就哭和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有啥不同?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爱哭是 “缺点”,尤其是男孩子,总想着 “从小就得 坚强起来”。
但你知道吗?总被压抑情绪的孩子,和能自由表达的孩子,长大后简直像两条道上跑的车,差距明显。
① 情绪管理能力不同
我们小区宝妈群里有个真实案例:小杰妈从小要求儿子 “男子汉不能哭”,结果小杰上初中后,有次期中考试没考好,直接把自己锁在房间一天,谁敲门都不肯开。
小杰妈找了老师谈心才知道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平时把委屈、压力全憋在心里,最后像气球一样 “嘭” 地炸了。
而我外甥女小欢,摔倒了哭完还能自己念叨 “下次小心点”,跟小朋友闹矛盾,哭着哭着就开始讲道理。她妈说:“哭完把情绪发泄出来,反而好哄。”
② 共情能力不同
我家孩子也是个爱哭的娃,但我从小允许他哭出来,现在他是个 “小暖男”。
有次我感冒发烧,他半夜非要爬起来给我倒水,还学着我照顾他的样子,用温毛巾给我擦背物理降温。
在学校,老师也总夸他,说哪个同学情绪不好,他总会走过去,耐心安慰同学,同学们都很喜欢和他玩。
可我表姐家的儿子就不一样了。有次表弟被同学欺负哭了,他站旁边直接来句 “只会哭,真没用”。
表姐叹气说,孩子从小哭就被训 “男孩子不许哭,别婆婆妈妈的”,现在对别人的情绪特别冷漠,同学都不爱跟他玩。
③ 心理防御机制不同
我大学室友就是典型例子。她从小被教育 “哭是软弱的表现”,工作后项目出了问题,表面上淡定处理,私下却整夜整夜失眠,最后直接抑郁了。
再看我同事家闺女,数学考砸了,回家抱着妈妈大哭一场,第二天就拿着错题本找老师请教。
她妈妈说:“孩子把委屈哭出来,反而能更快调整状态。”现在孩子长大了,心理承受能力很好,遇到问题,能从容处理,不会内耗。
三、当孩子哭泣时,家长正确的做法
说真的,孩子的情绪来了的时候,堵是堵不住的。我自己也是摸索了好久,总结出这几个实用方法:
1.先当 “情绪忠实听众”
孩子哭的时候,别忙着讲道理,先蹲下抱抱他,说 “妈妈知道你委屈,想哭就哭吧”。
我儿子有次被小朋友误会,哭得浑身发抖,我就一直抱着他,等他哭够了才愿意说事情经过。
2.慢慢 “掏” 出心里话
我们等孩子情绪平复些,再问 “刚才是因为什么不开心呀”。有次我女儿因为没选上当班长,我问她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她边抽泣边点头,这才知道她偷偷努力了好久。
3.教他 “换种方式说”
我们等孩子冷静下来,和他一起想办法。比如可以说 “下次再遇到这种事,试试告诉妈妈‘我很难过’,好不好?”
我儿子现在一生气就会喊 “妈妈我很生气,我需要冷静五分钟!”,比之前只会憋在心里好多了。
当然,如果孩子是故意撒泼打滚,也别惯着。
我邻居家孩子有次在商场非要买零食,躺地上又哭又闹,他爸直接说:“你冷静好了咱们再谈。”
孩子折腾了十分钟,看没人理,自己就爬起来了。
小书虫妈妈心里话:
以前我也觉得孩子爱哭是 “毛病”,后来才明白: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就像饿了会喊、渴了会闹一样正常。
别总想着 “不哭才是乖孩子”,压抑情绪反而会让孩子憋出大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小天使,允许他们哭,教会他们表达,比逼着他们 “坚强” 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