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桃花源记》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核舟记》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礼记》二则
1、学学半:通“敩”,教导。
2、选贤与能:通“举”,推举,选举。
3、矜、寡、孤、独、废疾者: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饲”,喂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二、古今异义
《桃花源记》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新鲜美好
今:食物味道好
(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古: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今:似乎,好像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古: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今:形容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与世隔绝之地 今:毫无出路的境地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关联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
今:不够,不充分
《庄子》二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古义,海水运动。
《礼记》二则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三、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
舍
1便舍船从口入 丢下、舍弃
2、屋舍俨然 房屋
寻
1寻向所志 寻找
2 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
为
1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 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2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 于是、就
乃
1去后乃至 才
2、乃沙性松浮 是
3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4 乃不知有汉 竟然
《小石潭记》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可以
为: 全石以为底 当作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可以为师矣 当,做,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清: 水尤清冽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以: 全石以为底 把
以其境过清 因为
《核舟记》
1、其:①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的 ②而竖其左膝 他的
③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那 ④则题名其上 船的顶部
⑤其色墨;其色丹 它的 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船的
⑦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
2、可:①高可二黍许 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3、为:①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雕刻
②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③为字共三十有四 雕刻
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⑤以顺为正者 当作
4、之:①能以径寸之木 的
②箬篷覆之 它,船舱
③闭之 窗
④石青糁之 凹处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 他的左腿
⑥汝心之固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独
⑦何陋之有 倒装的标志
⑧久之(处处志之) 音节助词
⑨已而之细柳军(往送之门) 到
5、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6、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断绝
③哀转久绝 消失
④天下独绝 妙
7、并:
①题名并篆文 和
②并怡然自乐 都,一起
8.语:①如有所语 说话
②此中人语云 告诉
10、而:①一怒而诸侯惧 表顺承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并列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表转折,但是
④面山而居 表修饰
11.属
①与苏黄不属 类似
②有良田美池上竹之属 类
③属引凄异 连接
《庄子》二则
①固
固不知子 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汝心之固 顽固
求之下游,固颠 固然
②之
鹏之背:助词,的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独。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代词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知鱼之乐 的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词
处处志之 音节助词
③而
化而为鸟 表顺承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表修饰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表转折
怒而飞 表修饰
④其:
其名为鲲,其名为鹏,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 代词,它
其正色邪?:连词,表示选择。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或者,还是。
其视下也:代词,它,指大鹏
《马说》
1.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动词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动词 饲养
2.策
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
3、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 副词,表加强诘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
4、而:
而伯乐不常有 表转折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转折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承接
5、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结构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倒装句标志,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代千里马
四、词类活用
《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 名词做状语,向前
《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作状,向西
2、下见小潭 名作状,向下
3、心乐之 为动,为……而乐
4、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作状,在空中
5、日光下澈 名作状,向下
6、斗折蛇行 名作状,像蛇一样像北斗星一样
7、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作状,像狗牙一样
8、凄神寒骨
使动,使……悲伤,使……伤感
凉,冷使动,使……寒冷
《核舟记》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活用做动词
2、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活用做动词
3、箬篷覆之。名词活用做状语
4、石青糁之 名词活用做状语
《庄子》二则
齐谐者,志怪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礼记》二则
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
不独子其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
使老有所终(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选贤举能(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选贤举能(形容词作名词,才能出众的人)
五、特殊句式
《桃花源记》
(1)林尽水源 省略句(省略于)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句(省略主语)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省略句(省略宾语)
(4)此中人语云 省略句(省略宾语)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判断句
《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 倒装句
2、影布石上 省略句
3、坐潭上 省略句
《核舟记》
1、判断句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
(2)中轩敞者为舱。 判断句
(3)其色墨,其色丹 判断句
2、省略句
(1)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省略句
(2)则题名(于)其上。 省略句
(3)(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省略句
3、倒装句
(1)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 倒装句
(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定语后置)倒装句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倒装句
(4)尝贻余核舟一 倒装句
《庄子》二则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 倒装句
我知之濠上也 省略句+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
《礼记》二则
弗食,不知其旨也。(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判断句)
其此之谓乎。(固定句式,可理解为倒装句)
《马说》
马之千里者。 倒装句(定语后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倒装句(状语后置)
其真不知马也 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