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没有刀子,却字字诛心。
长大后的我们,或许已经在外人面前练就了“刀枪不入”的面具,
可一提到“原生家庭”这四个字,情绪还是会瞬间崩塌。
那是因为小时候最亲的人,曾用最锋利的语言,把我们的自尊撕碎……
于是,我们学会沉默、学会讨好、学会把情绪藏起来,唯独没学会:好好爱自己。
而这些,很多时候就源于那一句句看似无心的“骂”。
01.
父母骂孩子,大多数不是出于恨,而是“恨铁不成钢”。
房间乱糟糟,忍不住吼:“猪窝都比你这整洁!”
考试没考好,脱口而出:“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作业没写完,忍不住骂:“你到底有没有点上进心?”
话出口的瞬间,可能只是单纯想发泄下情绪;
但落在孩子心里的,却是实打实的“否定”。
你看会觉得,一次责骂而已,又影响不了什么;
但长期下来,足以让孩子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因为小孩子的世界很小,
小到以为父母就是全世界。
当你对他说“不行”时,他的第一反应不会是质疑,而是自我怀疑……
而这些种在心底的羞耻与自卑,会让他在长大后变得小心翼翼、畏手畏脚,不敢争取,也不敢张扬。
他当然不会恨你,他只会把你说的每句话,看成“我不够好”的证据,反复在心里播放。
02.
但其实,比骂更伤人的,是孩子对你的“理解”。
很多孩子,被骂了只会悄悄躲进被窝里哭,
哭完还会反过来劝自己:
“是我不乖,我让妈妈生气了。”
“是我太笨了,爸爸才会吼我。”
“我改了,他们就会喜欢我了。”
他们不怨你,他们只怨自己。
甚至有些孩子,被骂完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立刻哄你开心。
你以为是你教育成功,其实是你在告诉他:“我不配被爱。”
这种“我只有表现好,别人才会喜欢我”的信念,
一旦根植于内心,就很难再扭转。
然后,他们会成为那个在职场里不敢表达、不敢争取的“透明人”;
会成为那个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妥协、害怕被抛弃的“讨好者”;
甚至变成那个自己犯了错,也觉得“活该”的“惩罚型人格”。
因为他们从小就在试图用尽所有力气去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03.
父母总说“我骂你是为你好”,可你知道吗——
最好的教育,
是孩子在看到自己的问题后也不丢失爱。
你可以批评他,但别否定他的人格;
你可以纠正错误,但别用羞辱当方式。
因为,批评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羞辱只会让孩子想逃。
何况,教育从来不是“谁气场强谁就赢”,
而是“谁更懂得管住自己,谁更有力量”。
04.
别拿你最坏的情绪,
去伤害你最爱的人。
尤其是对孩子。
他们不像大人那样,懂得用距离保护自己;
他们只能用全身心去接受你的一切,哪怕是伤害。
将成年人的怒气,砸在孩子身上,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幸运的是,关系并非不可逆。
你现在开始转变方式,孩子依旧能感受到你的爱;
你低下头说一句“对不起”,孩子依然愿意原谅你。
所以,从今天开始,试着少骂几句吧。
试着在想吼的时候,先做几个深呼吸;
试着在想责备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出发点。
你会发现——
温柔,不是纵容,而是尊重;
包容,不是溺爱,而是高质量的爱。
贼娃寄语:
教育,不是把孩子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而是你用爱和理解,陪他成为他自己。
你对他足够温柔,他才不会将全世界都看作敌人。
别再说“骂是为你好”了。
如果你爱他,请温柔地告诉他:“父母会永远爱你。”
愿你我都能做那个,让孩子“停止害怕,而开始爱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