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砸了没关系,下次认真点就行。”
说完这句话,我立马转身躲进厨房,调整自己的情绪。
你知道当心里极度难受,嘴上却还得假装没事的感觉吗?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养孩子,拼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演技。
是的,活到四十多岁,我终于悟透了一个大道理:
面对青春期的娃,真诚没用,得先演戏。
01.
接受他不再是那个
跟你撒娇的小可爱
我家娃以前是个小跟屁虫,我去哪他跟哪,一天到晚把“妈妈”挂嘴边。
可一上初中他就变了,冷脸、敷衍、甩门、顶嘴,日常操作。
我做饭,他嫌难吃;
我唠叨几句,他翻白眼;
我关心他学习,他吼“烦死了”。
我努力当个好妈妈,早起做早餐、买他喜欢的球鞋、报他说想试试的兴趣班……
到头来,却换来他一句:“别装了。”
有段时间,我天天在家掉眼泪,直到那天,我刷到一句话:
“孩子叛逆,不是故意和你作对,而是他们成长的试探。”
我突然醒悟:我再跟他硬杠,就是硬刚青春期的荷尔蒙,白给。
既然真情打动不了,那我就换一种方式:演。
02.
演出来的“平静”,
是关系修复的第一步
我开始对儿子“演戏”,第一步就是“假装不在意”。
他放学回家一言不发,我也不追着问;
他一边玩手机一边写作业,我没立马去骂;
他作业写得一塌糊涂,我也不数落,等他自己调节……
他骂我,我不生气;他冷脸,我还笑嘻嘻。
演着演着,我突然发现,他有时候会偷偷看我一眼——
那眼神像是在想:“我妈今天咋不按套路出牌?”
我跟他爸说,我现在的行为不叫养孩子,叫“训犬”。
他一抖毛,我就往回缩,绝不正面刚。
不是怕他,是知道青春期的情绪像过山车,硬刚只会两败俱伤。
03.
学会“演懂”,
孩子才愿意说真话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坐我旁边,说:“妈,体育老师太烦了,明明我腿痛还让我跑1000米。”
我一听,立马“演”出惊讶:“啊?他是不是不知道你腿疼啊?你有没说清楚?”
虽然我内心想的是:你天天窝着不锻炼,当然跑不动。
但我忍住了。
于是,他像打开了话匣子似的,开始说起学校里的事,谁谁谁喜欢打小报告,哪个同学考试作弊被抓……
说着说着,眼睛亮了,情绪也轻松了。
然后,我才明白:
孩子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怕你不懂他。
以前的我总是动不动就打断他,用大人的视角“劝他向上”、“为他好”。
现在我学会了“演懂”——先听,再共情,最后才是“引导”。
这一招,说白了,就是先假装他是对的,再慢慢说服他改。
先“投其所好”,再“因势利导”,青春期的沟通才不会卡死。
04.
“假装放手”,
也是一种支持
我知道他成绩差了一点,也不如我邻居家孩子那样自觉。
但我不再焦虑,我开始“演”一个淡定的妈妈。
成绩出来了,我不问分数,问“你这次有没做出自己觉得难的题?”;
考试前我不再念叨复习,改口说“加油,妈相信你”。
刚开始,他还有点懵。
但后来,他开始回头看我,叫我吃饭,看我累了还会倒杯水。
那一刻我明白,所谓“放手”,不是不管他,而是:
你先假装退一步,他才会主动靠近你。
05.
孩子变好了,
我也不再累了
现在我已经是个“职业演员”了。
我可以在想骂他的时候,面带微笑地说:“儿子你真行。”
我可以在想翻白眼的时候,忍住脖子上的筋不跳出来,说:“妈妈懂你。”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把注意力从他身上,转回到我自己身上。
以前他一不开心,我比他还焦虑;
现在我会去健身、看书、找朋友聊天。
见我开心了,状态好了,他也变得更愿意沟通,更主动学习。
这不是因为我演得多么高明,而是我终于明白:
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靠山。
学会“演”,不代表虚伪,而是你足够爱,愿意先低头。
等孩子长大了,他会懂得,你的“演技”里,藏着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