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永远不要这样爱孩子!除非你真想养出个逆子来,家长别不信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看到一个扎心的提问:

“为什么我掏心掏肺对孩子好,他却越来越叛逆,甚至对我恶语相向?

我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什么都给他最好的,他居然跟我顶嘴、摔东西,真是个白眼狼!”

这可能是很多父母的困惑。

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这是用错了爱的方式。”

有些 “爱” 看似浓烈,实则是滋养 “逆子” 的温床。

养育孩子就像种庄稼,过度施肥会烧根,密不透风会烂苗。

以下三种错误的养育方式,正在把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渊,家长别不信。

01

包揽一切,不让吃苦,不立规矩:

亲手打造 “巨婴逆子”

“孩子还小,这些事我来做”、“你只要好好学习,别的都不用管”,书包爷爷背、吃饭奶奶喂、闯祸爸妈兜底,这类家长从小就包揽孩子的一切,担心孩子吃苦,却不知自己亲手剥夺了孩子的 “成长”,把他们养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不懂感恩,没有责任心的巨婴。

卢梭曾说: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不立规矩的溺爱更是可怕,就像脱缰的野马,终将让孩子失控。

网上有个话题 “被溺爱毁掉的孩子” ,一位律师分享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他说他曾代理一桩未成年人抢劫案,被告男孩的母亲竟在法庭上哭诉 “都怪我没帮他选对同伙”。

这种无底线的溺爱,本质上是一种纵容。

溺爱、包办,不立规矩,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当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父母对他们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无原则给他们兜底,轻则阻碍孩子的自我成长,重则会害了孩子,让他们成为社会巨婴,不稳定份子。

02

控制镇压,遇事爱争输赢:

把孩子逼成 “对抗型逆子”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必须听我的,我是为你好”,这类家长习惯用 “权威” 镇压孩子,凡事都要争个 “我对你错”。

心理学中的 “对抗性逆反” 理论显示:

长期被控制的孩子,要么变得懦弱自卑,要么变得极度叛逆 ,用反抗证明 “我不是你的傀儡”。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教育不是对抗,而是引导。”

央视一档节目中,一位妈妈自作主张给孩子报了一个比赛,女儿拒绝后。妈妈非常生气,拿起女儿的新衣服,当面就给剪了。

结果,女儿也把妈妈的衣服全给剪了。

妈妈威胁女儿要道歉。

女儿觉得是妈妈无理取闹,就是不想顺着她,跟她反着来。

母亲关系剑拔弩张。

有时父母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孩子好,但若是强行控制镇压,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对抗模式,形成“权力斗争”。

当父母把 “赢” 看得比孩子的感受重要,用 “镇压” 取代 “沟通”,孩子会觉得自己从未被尊重,最终就会用极端的方式夺回 “控制权”。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控制欲强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只能养出仇人。”

03

小事上不停纠错,大事拎不清:

培养 “糊涂型逆子”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小事无限挑剔,却在关乎孩子成长的大事上糊涂。

书包拉链没拉到头、吃饭掉了一粒米……都要立刻纠正、天天念叨。

可当孩子被同学排挤、情绪低落时,却轻描淡写地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甚至对孩子说谎、顶撞长辈的行为也视而不见。

等孩子成了“问题学生”,家长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核心是分清主次,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非原则问题上学会宽容。”

当父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在孩子的品德行为、安全上含糊放纵,孩子会逐渐变得是非不分,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能用叛逆反抗来表达迷茫。

不要在小事上过度消耗孩子,而是要抓大放小,明确优先级。

孩子偶尔桌面凌乱,你可以说 “下次收拾好”,但他撒谎时必须立刻严肃纠正;

孩子衣服穿搭不合时宜,你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对长辈不敬时必须要教育他,让他道歉。

04

写在最后

真正的爱,不是包办,而是 “放手” ,不是占有和控制,而是尊重和引导。

别让你的 “爱”,最终养出一个你最不想看到的 “逆子”。

因为这世上最深的痛,莫过于 “我都是为了你好”,却换来孩子的一句 “你毁了我的一生”。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永远不要这样爱孩子!除非你真想养出个逆子来,家长别不信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