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3个孩子的妈妈含泪总结: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招绝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秋秋,我到底怎么做,才能让他自己把作业写完?”——这句话,我上周在后台里看到不下二十次。

每次读到,都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我心上:那份焦灼、那份无力,我太懂了。

一个被“盯”到崩溃的夜晚

周三晚上十点,我小儿子阿满还在客厅磨洋工。我端着一杯水路过,瞄见他本子空白,火气“蹭”地窜到嗓子眼:“数学就剩两页,你还想拖到几点?”

阿满把橡皮掰成两半,眼圈一下就红了:“我……我不会。”

那一刻,我听见自己心里“啪”地一声脆响——像极了当年我妈对我吼“你怎么这么笨”的回音。

我们最常犯的错:把学习变成了“打仗”

心理学家贺岭峰老师说,“当学习被外部命令填满,孩子的内部动机就像被拔掉电源的灯,再也亮不起来。”

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常把这几句话挂嘴边:

“写完才能玩!”——把学习当惩罚。

“考不好别叫我妈!”——把成绩当身份。

“别人都行,你怎么不行?”——把比较当激励。

结果呢?孩子眼里没了光,只剩“逃”。他们学会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在大人眼皮底下“摸鱼”。

更扎心的是,当我们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管”,孩子就悄悄把“我要学”的开关关掉了。

我试了100次,终于找到那个“开关”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翻车”现场。那天我加班到九点,实在没力气再盯阿满,只丢下一句:“妈妈今天好累,作业你看着办吧,写不完明天自己跟老师解释。”说完我就去洗澡,心里其实七上八下。

十分钟后,浴室门被轻轻叩响,阿满举着本子:“妈,我写完啦,还预习了明天的应用题!”

我当场愣住——没人催,他反而更快?

后来我才悟到,“自主感”才是那把钥匙。当孩子觉得“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效率噌噌往上涨。具体怎么做?

我把踩过的坑、捡到的宝,整理成3步,爸爸妈妈们直接抄作业:

1. 把“你快去”换成“你怎么看”

错误示范:“赶紧背古诗,明天老师要抽!”

正确打开:“这首《望庐山瀑布》,你觉得李白是在什么心情下写的?要是你来写,会换哪个词?”记住:提问比命令更能让大脑开机。

2. 让“后果”自然发生

以前我替阿满收拾书包,他永远忘带作业。后来我咬咬牙,只提醒一次:“明天有科学课,要不要带实验盒,你决定。”

第二天他果然空着手回家,被老师点名。那天他没哭,只默默把实验盒收进书包,再没让我提醒第二次。心疼归心疼,让孩子体验一次“自然后果”,比唠叨100遍更管用。

3. 给“小步快跑”的成就感

把大任务拆成“五分钟就能完成”的小目标。比如一张数学卷,只做前三题,做完自己打钩。

每完成一步,就来个“击掌”或“夸夸贴”。别小看这小小的仪式感,它像给孩子的发动机不断加油。

那天晚上,我把灯关掉,阿满凑过来小声说

“妈妈,我发现自己写完作业,你笑得比我还开心。”

我心里一酸,摸摸他的头:“那是因为妈妈看见了你的光,而不是分数。”

教育不是拉锯战,而是一场接力赛。我们递出的不应该是鞭子,而是一支点燃的火把。

今天开始,试试把“你要学”咽回肚子里,换成一句轻飘飘的“你怎么看”。也许就在某个普通的夜晚,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个曾经把作业拖成“连续剧”的小人儿,已经悄悄按下了“我要学”的按钮。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爱和自由里,长成自己的太阳。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3个孩子的妈妈含泪总结: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招绝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