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爱孩子,就要做细心的父母,见微知著地观察孩子,用中医的智慧养育孩子,这对他的健康大有帮助。
1.爱学习的父母是孩子最佳守护神。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真正有心的家长,会通过不断学习和细心观察,让孩子远离疾病,健康成长。很多家长不懂得合理喂养孩子,不懂得养护孩子的脏腑,导致孩子的身体发出抗议与提醒。
养孩子有多不容易,感冒发烧闹肚子,那简直太常见了。大家只要学会一些管用的小妙招,用食疗、外洗、推拿等方法,就可以安全有效地帮孩子祛除病邪。
正所谓“衣烂从小补,病从浅中医”,治病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刚刚发现、症状很轻的时候。养好脾肺肾,孩子长健康。
①穿衣: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孙思邈也说:“不可令衣厚……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
②吃饭:孩子的脾脏运化功能稚弱,易饥、易饱,饮食稍有不当,就会损伤脾胃,出现厌食、呕吐、泄泻、积滞等现象,严重了还会百病丛生。
③乱吃药:还有的孩子老生病,是乱吃药害的。一有点儿感冒咳嗽的先兆,家长就心急地给孩子吃各种苦寒伤脾胃的药物,时间久了,孩子的脾胃就越来越差了。
④脾虚:一般脾虚时间长的孩子,小脸黄黄的,眼睛下面一块儿会发青,有的孩子像长了小眼袋一样,有的孩子爱流口水,还有胆小、黏人、爱哭闹,都是脾虚的表现。
⑤偏食:很多孩子的偏食就是添辅食的时间不及时、品种不多造成的。添辅食的时间要适宜,一般五个半月就可以加点米粉、菜汁、果汁、蛋黄泥、菜泥、果泥什么的,种类可以多一点,但一开始量要少,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宝宝养成循序渐进的饮食习惯。
⑥孕妈妈少吃保健品:中医讲“胎养以保其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依赖的全都是孕妈妈的气血滋养,妈妈的气血充盛,孩子就安康;孕妈妈们要保持心情愉悦,饮食健康合理,动静劳逸结合,切勿滥用药物保健品,这样宝宝才能先天之本充盛,身体健康,智力聪颖。
少吃保健品:很多补品保健品内激素含量过高,后果是孩子们性早熟的越来越多,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危害。
⑦少输液:中医认为,静脉输液用的液体都是属阴的,性寒凉。反复输液,容易对孩子身体的阳气造成损害,长期累积下来,损伤孩子的肺脾肾三脏的阳气,影响孩子的胃口,孩子就会出现不爱吃饭、吃了不消化、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孩子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越来越差,孩子就更加容易得病,陷入反复生病、反复输液的怪圈。
其实,孩子的感冒发烧、咳嗽、腹泻这一类的常见病,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用药解决的。
⑧少吃抗生素:90%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对病毒感染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需要用任何抗生素。孩子生病了,吃药一定要慎重,2岁以下的孩子,尤其不要随便吃感冒药。
⑨中医养护孩子的正气:中医不是见效慢,只要用对了,它的不良反应小,而且标本兼治,既能祛除在表的病邪,还能扶正固本,防止反复发作,所以被称为“绿色疗法”。
《景岳全书》里形容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中医的特点是简便廉验。“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所以,聪明的家长自己学一点基本的中医育儿知识,就能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2.孩子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反复感冒,山药帮大忙,捏脊健脾胃。
①补大肠手法:孩子大肠穴的位置是在食指的桡侧(外侧),从食指尖到虎口的那条直线上,补法就是从食指推到虎口,主要作用是止泻,可治疗腹泻。如果反过来,从虎口推到食指尖,就是泻法,有通便的作用,可治疗便秘。
②怀山药+鸡内金煮水喝
以下案例不是个案:孩子属于正气不足的情况,脾胃较弱,加上经常吃一些苦寒的药物,脾胃更加受到损伤。而且每次生病之后,家长觉得孩子身体亏空了,就想尽办法弄好吃的,给孩子补身体,孩子吸收不了,只能积在脾胃里面。时间长了,孩子看上去特别瘦弱,有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①医生建议:每天给孩子用怀山药+鸡内金煮水喝。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要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与家长的喂养不当有很大关系。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孩子体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②医生又建议:家长用怀山药+薏苡仁煮水给孩子喝一段时间,家长的反馈非常好,孩子慢慢开始长肉了,身体素质也变好了,不再是风一吹就感冒的那个病娃娃了。
怀山药给孩子调理身体时,可以每次用100克左右的怀山药熬水,大概熬30分钟~60分钟之间,熬的时候,可以放点冰糖进去。熬好的山药水,可以代替孩子平时喝的水。
注意:孩子感冒发烧时,暂时就不要喝了,在感冒的后期或平时都可以服用。
③孩子脾胃不好,给孩子捏脊。
孩子不爱吃饭,出现反复感冒、体重不增加等情况,都与孩子脾胃出问题有关。要坚持给孩子捏脊,几个疗程下来,孩子的胃口开了,个子慢慢长上去了,脸色也慢慢好看了,就不再反复生病了。
3.四原则坚守,健康宝宝轻松有。
①吃得对,而不只是吃得好。
“甜食综合征”,具体表现是动不动就情绪激动、容易激惹、哭闹、发脾气。
给孩子吃的东西,不能太精细,食物要多样化,让孩子适应不同口味的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吃应季的瓜果蔬菜,注意荤素搭配,经常变换花样,通过食物的组合相互借味,利用食物的颜色和形状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件有意思的事。
②“春捂秋冻”穿衣法。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适当地冻一点,对身体的健康有好处。
原则:孩子身上的衣服要比大人多一件。
③远离手机。
鼓励孩子多到户外去参加体育锻炼,与同龄小朋友交往,拓展孩子的视野和兴趣。
④多接地气。
家长们不妨经常带孩子去郊外走走,去接触一下大自然的泥土和植物,认识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及各种小动物,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