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会和孩子好好说话,才是父母最该学的“育儿真本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朱自清在《说话》里写过:“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这话用在亲子沟通上太贴切了

——我们当爸妈的,天天跟孩子聊天,却常常因为“说不到点子上”,把关心变成了数落,把引导变成了说教,明明心里疼孩子,可亲子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其实,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里,藏着不少亲子沟通的好方法。

儒家讲“共情”、道家说“顺势”、法家重“讲道理”,把这些传统智慧换成现代的沟通方式,

既能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又能让亲子对话少点摩擦、多点亲近。

1. 学孔子“因材施教”:别聊你想聊的,聊孩子愿意说的。

孔子教学生,讲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引导”,跟孩子聊天也该这样。

要是总问“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作业写完没?”这类“家长专属问题”,孩子多半只会敷衍“没什么”“快了”,根本聊不深入。

真正能打开孩子话匣子的,得从他的兴趣入手。

就像孔子“顺着学生的特长教”,孩子喜欢奥特曼,就问他:“你今天新拆的奥特曼卡片,哪个的技能最酷啊?”

孩子爱画画,就说:“你刚才画的小兔子,耳朵画得特别可爱,能教教妈妈怎么画吗?”从孩子熟悉的事说起,他才愿意主动跟你分享。

另外,少问“只能答是或不是”的封闭问题,多提能让孩子展开说的开放问题。

别问“你今天开心吗?”,改成“今天学校里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想跟我说说?” 给孩子表达的空间,你才能听到他藏在心里的小想法。

2.兼听则明:先听孩子说,别着急当“说教专家”。

“多听别人的想法才不会糊涂”,可很多爸妈总忍不住打断孩子:孩子刚说“今天跟同学吵架了”,就立马批评“肯定是你不对”;

孩子抱怨“作业太难”,马上就说“谁让你上课不认真听”。次数多了,孩子就不愿再跟你交心了。

我们一位家长曾分享:儿子放学回家说“不想学钢琴了”,她本来想反驳,却想起“先听孩子说”的道理,

耐着性子问:“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不想学了吗?” 孩子才委屈地说:“今天老师说我弹得不好,同学都笑我。” 这时候再安慰、引导,孩子反而愿意继续坚持。

所以,孩子跟你倾诉时,别着急评判对错。

蹲下来,认真听他把话说完,偶尔点头说“妈妈明白你的感受”“后来呢?” 让孩子知道“你愿意听他说”,比讲一堆大道理管用多了。

3. 道法自然:别乱发脾气,多说“我看到的事实”

“顺应自然,不强行改变”,孩子犯错时,咱们要是跟着发脾气,喊“你怎么又把玩具扔一地?”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真笨!” 只会让孩子要么跟你对着干,要么闷不吭声,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其实,我们可以“顺势而为”,换种平和的说法——不说“你做错了什么”,只说“我看到了什么,心里是什么感觉”。

比如孩子乱扔玩具,别说“你真不听话”,而说“妈妈看到地上有好多玩具(说事实),收拾起来要花不少时间,妈妈有点着急(说感受),咱们一起把它们放回盒子里好不好(提建议)?”

这样说没有指责,而是顺应了孩子的情绪,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学会用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和为贵”:用肢体语言传爱,比说话更暖心。

以礼待人,以理服人,学会相处和睦相处。对孩子来说,肢体动作就是最直接的“温柔礼仪”。

就像古人见面时会“拱手行礼”表尊重,咱们跟孩子沟通时,也能用小动作表达爱意。

跟孩子说话时,别总站着俯视他,蹲下来跟他平视,让他感受到被尊重;

孩子跟你分享开心事时,笑着摸摸他的头,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孩子难过时,轻轻拍拍他的背,告诉他“爸爸/妈妈在呢”。

这些小动作,比说“我爱你”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心。

另外,跟孩子聊天时,别总盯着手机,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当孩子发现你愿意放下手机认真听他说话,他会觉得“自己很重要”,自然更愿意跟你亲近。

格物致知:夸孩子要具体,别只说“你真棒”。

有句话是这们说的“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知识”,夸孩子也该这样。

总说“你真棒”“你真厉害”,孩子听多了会觉得敷衍,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好。真正有用的表扬,要“夸细节、夸努力,不夸天赋”。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别说“画得真好”,改成“你画的这棵树,树叶颜色搭配得很特别,线条也很流畅,看得出来你画的时候很用心(夸细节和努力)”;

孩子自己穿好了衣服,别说“你真聪明”,改成“你今天自己把扣子扣好了,虽然花了点时间,但一直没放弃,妈妈为你高兴(夸努力和坚持)”。

这样具体的夸奖,就像“仔细观察事物”一样,能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优点,明白“努力比天生聪明更重要”,慢慢变得更自信。

6·己所不欲勿施于:给孩子留面子,别在外人面前批评他。

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事,别强加给别人”,咱们要是在亲戚朋友面前“吐槽”孩子:“他特别懒,作业总拖到最后才写”“他一点都不听话,还跟我顶嘴”,孩子心里肯定不好受

——就像咱们自己被别人当众批评一样,会觉得很没面子。

孩子也有自尊心,就算他犯了错,也别当着外人的面指责他。可以悄悄把他拉到一边,小声说:“刚才那样做有点不礼貌,咱们下次注意好不好?” 给孩子留足面子,他才愿意听你的话。

跟孩子意见不一样时,别用“你必须听我的”强迫他,学儒家“和而不同”的道理,说:“妈妈觉得这样做可能更好(说自己的想法),

但你有自己的主意,也可以试试看(尊重他的选择),如果遇到问题,咱们再一起想办法。” 尊重孩子的想法,亲子间才不会总闹矛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心灵。” 而亲子沟通的本质,就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爱与引导。

我们别总端着“家长的架子”跟孩子说话,试着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多听孩子说、顺着他的兴趣聊、用小动作传爱、夸人夸到点子上、给孩子留面子。

这样不仅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还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把这些温暖的道理记在心里。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会和孩子好好说话,才是父母最该学的“育儿真本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