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育儿:自律的秘密,这 5 个 “教育习惯”,娃想不优秀都难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早上闹钟响了,孩子翻个身还想睡,得轻声叫好几遍才慢慢起来;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写着写着就拿起尺子在玩,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原本20分钟的任务;约定好的看电视时间到了,孩子还盯着屏幕舍不得走开……这些场景,是否很熟悉?其实这些情况很正常,毕竟自律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在日常中慢慢培养。以下的一些小习惯,就能帮孩子悄悄把自律的能力练起来。1. 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少帮点“小忙”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整理书包慢,就顺手帮他把书本归位;看到孩子系鞋带费劲,就蹲下来帮他系好。不是我们做得不对,只是总这样,孩子没机会自己琢磨怎么做,慢慢就会依赖大人。不妨试着多等一等: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哪怕刚开始会把课本放错地方;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哪怕扣子扣错了顺序。

如果孩子忘带作业,不用急着送到学校,陪他一起想想下次怎么记着带;玩具丢了,和他一起找一找,顺便聊一聊“下次怎么放玩具才不会丢”。

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记、自己做”,自律的小意识也会跟着冒出来。2. 跟孩子说话多给“选择权”,少用“直接安排”我们想让孩子早点写作业,会提醒“该写作业了”;想让孩子早点睡觉,会说“快放下玩具去睡觉”。

这些提醒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听多了,容易觉得“是爸妈让我做,不是我想做”。不妨试试换个说法:问孩子“现在到写作业时间啦,你想先写数学还是先写语文呀?”;跟孩子说“咱们再玩10分钟玩具就睡觉,还是现在就去刷牙呀?”。

给孩子选的机会,他会觉得“这是我自己选的”,配合度会高很多,也能慢慢学会按自己选的安排做事。3. 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夸点“具体的事”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容易注意到“他又玩尺子了”“这道题又错了”;孩子收拾房间时,容易看到“还有玩具没放好”“衣服没叠整齐”。但其实,多说说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效果会更好。

比如孩子今天写作业没玩尺子,哪怕比平时慢一点,也可以说“你今天写作业的时候,一直拿着笔认真算,没玩尺子,特别专注”;孩子收拾房间时,把绘本放回了书架,就说“你把绘本都摆回书架了,找书的时候就方便多啦,想得真周到”。

这样具体的夸奖,孩子能清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也会更愿意坚持做。4. 陪孩子养成习惯时,多做“同款示范”我们希望孩子少看手机,会跟他说“别总看手机,对眼睛不好”;希望孩子爱读书,会跟他说“多看书能学知识”。

这些话都没错,但孩子更愿意跟着大人的样子做。不如一起行动:想让孩子少看手机,咱们空闲时可以拿起书看看,或者陪孩子玩会儿积木;想让孩子按时睡觉,咱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定个睡觉时间,到点就关掉电视、放下手机;想让孩子爱整理,咱们可以把家里的东西归好位,让孩子看到“东西放整齐真舒服”。

大人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跟着学,习惯养成也会更顺利。5. 面对孩子“没做好”的情况,多给“适应时间”我们教孩子定学习计划,希望他能每天按计划完成;教孩子整理玩具,希望他能一次就收拾得整整齐齐。

不是我们要求高,只是想让孩子快点养成好习惯。但自律的养成需要过程,就像孩子学走路要摔几次一样,刚开始没做好很正常。如果孩子定的计划没完成,咱们可以和他一起看看:“是不是今天的作业有点多,咱们下次把计划调得宽松点?”;如果孩子整理玩具还有遗漏,咱们可以说:“你已经把汽车都放回箱子里了,下次咱们再试试把积木也放进去,慢慢来”。

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允许他慢慢调整,他会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律节奏。养出有自律能力的孩子,不用找复杂的方法,也不用和别人比。只要在日常生活里,多给孩子一点自己做事的机会、多给一点选择、多夸夸具体的进步、多做一点示范、多给一点耐心,孩子就会在这些小习惯里,慢慢学会对自己负责,一步步长成更优秀的样子。

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咱们用温柔的方式,慢慢陪伴。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育儿:自律的秘密,这 5 个 “教育习惯”,娃想不优秀都难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