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80后父母,被集体困在这3个育儿难题里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前段时间,和几个同为80后的父母聊了聊。

聊完以后,我们共同的感受是,在这个时代做父母,大家都很不容易。

尤其是80后父母,我们仿佛一直在摸着石头过一条从未趟过的河。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80后的成长本身就是一部时代变迁史。

我们目睹过父辈“铁饭碗”的安稳,也亲历了市场经济“不拼就出局”的残酷;童年是跳皮筋、滚铁环的烟火气,转瞬却被抛入智能手机与人工智能的洪流。

这种剧烈的时代变幻,让我们在为人父母后深陷双重拉扯:骨子里刻着传统教育的烙印,心中却渴望为孩子劈开一片新式教育的天空。

比起上一代,我们面临的课题前所未有,也常常陷入一种育儿困境:

比如一直努力向前奔跑的我们,尚未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现在却要教孩子去寻找自己的兴趣锚点;

我们因为工作、社交的关系,很难将手机剥离生活,却要让孩子“放下手机”;

我们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经常处于紧绷状态,却要做到“松弛育儿”。

这代父母,仿佛站在传统与现代的断层带上,左手是过去,右手是未来,而脚下是摇晃的现在。

02

80后父母

养育下一代的三大困境

自身“热爱”缺失,如何帮孩子找到“热爱”?

80后的我们,大多走的是一条“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标准答案之路”。

小学拼三好学生,中学拼重点高中,高中拼985/211,大学拼考研和出国……我们的成长轨迹就像是一条被精准规划的流水线,永远在赶人生的进度条。

我们的童年,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兴趣班,也没有机会去深入探索自己的兴趣。对某件事物的纯粹热爱,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奢侈品。

很多人成年以后,才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30岁突然爱上摄影,有的人40岁开始学做咖啡。更多的人,直到中年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然而,当我们成为父母,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我们连热爱的样本都没给孩子看过,现在却要教会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悖论,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如何给予别人?

正如主持人陈铭说过的那句话: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教过大家该如何跟自己对话,如何审视自己最真实的需求,然后到了大学,突然间就说你要找到你的所爱,这太难了。”

这种教育断层,在我们当父母时被无限放大。很多家长焦虑地刷着教育视频,生怕自己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我听说有些父母,为了帮孩子找到那份“命中注定”的热爱,报了钢琴、画画、运动、书法等兴趣班,周末两天从早到晚连轴转,孩子累得在车里就能睡着。

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抗拒不想去上课,家长自己也苦不堪言。

我们放不下手机,怎么教孩子远离屏幕?

前几天,看过一组数据:43%的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20%的人在吃饭、上厕所时持续使用手机。

这说明,数字化时代,手机早已不仅仅是娱乐工具,而是大家的生存必需品。

甚至80后的生活,早已和手机深度绑定:工作群消息24小时待命,孩子作业要在APP上打卡,老人看病要在手机上挂号,买菜付款要用微信支付宝……

这就是80后的无奈,我们不是沉迷手机,而是工作、生活已经和手机很难分开了。

放下手机的代价,可能是错过客户发来的重要消息,错过老师发来的作业需求,更严重的是搞砸工作、耽误孩子。

但孩子不懂这些无奈。他们只看到爸爸妈妈吃饭时看手机,陪玩时刷消息,睡前还要刷会儿短视频。

80后父母,或许永远做不到完全放下手机。那在这种耳濡目染下,我们又该如何去跟孩子讲手机的弊端,教他们放下手机呢?

我们活在紧绷里,怎么教孩子学会松弛?

“35岁被裁员,房贷还没还完,孩子刚上小学”。这不是电视剧剧情,而是多少80后正在经历的现实。

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一直在努力奔跑,生活似乎从未给过我们可以停下来的切口。

成为父母后,更是不敢松懈。

经济上,要担心房贷、车贷、老人的医药费;

教育上,要考虑学区房、兴趣班、留学规划;

职场上,还要面对35岁危机、年轻同事竞争、晋升瓶颈……

时代给80后的考卷,全是超纲题。

可最拧巴的是,我们一边绷着无法松懈的弦,一边却要对孩子说“别紧张,慢慢来”。

一边自己身心紧绷,一边希望孩子能活得“松弛”——这种拧巴,可能是80后父母的集体隐痛。

03

我们不必执着于一份完美答卷

更重要的是做孩子的摆渡人

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如此迅速的时代,很多问题都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

也许我们要做的,也不是交一份完美的答卷,而是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努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与这代孩子的育儿之路。

每一代父母的使命,本就是站在时代的断层带上,把孩子送到新世界的彼岸。

我们不必为自身的局限而自责——那些在传统与现代间徘徊的犹豫、在物质与精神间权衡的取舍、在“自我实现”与“为母则刚”间撕裂的挣扎,恰恰构成了80后父母最真实的生命图谱。

或许,真正的教育从不是将人生经验“复刻”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推开他自己世界的那扇门,我们不必用“妈妈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绑架孩子的选择,也不必因无法给予更多而焦虑。

每个孩子都是自带密码的生命体,父母的使命不是破译密码,而是守护他们解锁自我的勇气。

正因为感受到自我的局限,所以当妈这些年,我不会用自己的人生框架去框定孩子,也不会热衷于向他们兜售自己的人生经验。

我不会对他们说“这事我知道,听我的准没错”,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去探索,“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但你可以试试你喜欢的”。

80后这代父母,或许有很多力所不能及,但我们正在努力让孩子有机会活成他们自己。在这个意义上,80后已经足够了不起。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80后父母,被集体困在这3个育儿难题里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