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如何养育一个“有生命力”的孩子?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亲爱的父母们,多妈最近常想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养出怎样的孩子?是成绩拔尖、听话顺从的 “完美小孩”,还是眼里有光、敢爱敢闯、自带生命力的孩子?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的话让我特别揪心:“我家孩子现在除了写作业就是刷手机,以前爱追着问‘为什么’,现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像没了劲儿的小木偶。”

想起朋友孩子小时候,追着蝴蝶跑、蹲在地上看蚂蚁能看半小时,眼睛亮得像星星,怎么才几年就变得沉闷了?其实生活中不少孩子都是这样:被补习班填满时间,被 “标准答案” 束缚思维,慢慢弄丢了探索欲、好奇心,最后失去了本该有的 “生命力”。今天多妈就和大家聊聊,怎么养出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劲儿的 “有生命力” 的孩子。

一、先看清:“生命力” 被压抑的孩子,藏着多少委屈?

朋友说,为了让孩子 “不输在起跑线”,从一年级开始就报了奥数、英语、钢琴班,每天放学后先写作业,再赶去上课,周末也排得满满当当。有次孩子说 “想和同学去公园玩”,她没同意:“玩能当饭吃吗?钢琴课不能缺。” 后来孩子再也没提过 “想玩”,也很少主动说话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以为 “为孩子好”,却在不经意间掐灭了他们的 “生命力火苗”: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我们催 “别玩了,脏!”;孩子画奇奇怪怪的 “外星飞船”,我们说 “画得不对,要画得像才行”;孩子想自己穿衣服,我们嫌 “太慢,妈妈帮你”—— 慢慢的,孩子会觉得 “我的想法不重要”“我做不好”,最后变得不爱探索、不敢尝试,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它像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和空间才能长大。” 当孩子的好奇心被否定、探索欲被限制,这棵 “小树苗” 就会慢慢枯萎。就像多妈见过的一个孩子,因为画画 “不符合要求” 被老师批评后,再也不主动拿画笔了,说 “我画得不好,别浪费纸”—— 听到这话,真的特别心疼。

二、别自责!我们为什么会不自觉压抑孩子的生命力?

很多家长看完会愧疚:“我是不是也做错了?” 其实不用苛责自己,我们之所以会限制孩子,大多是出于 “爱和担心”:怕孩子走弯路,所以替他规划好每一步;怕孩子失败受伤,所以不让他尝试有风险的事;怕孩子落后,所以把 “学习” 放在第一位,忽略了他的兴趣。

就像多妈之前,也因为担心孩子 “浪费时间”,阻止过她蹲在地上观察蜗牛。后来孩子委屈地说:“妈妈,我想知道蜗牛怎么爬,它有没有眼睛。”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们以为的 “没用的事”,对孩子来说却是 “探索世界的重要机会”。我们用成人的 “功利视角” 衡量孩子的行为,却忘了他们的生命力,恰恰藏在这些 “不功利” 的好奇和探索里。

三、划重点!做好 4 点,养出有生命力的孩子

其实养出 “有生命力” 的孩子,不用刻意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做好这 4 点,就能帮孩子守住眼里的光、心里的劲儿。

1. 给 “自由空间”:别用 “为你好” 捆住孩子的手脚

多妈邻居家的孩子,从小就被允许 “自己做选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先写语文还是数学作业、周末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都让孩子自己定。现在孩子上三年级,不仅能主动规划时间,还会自己查资料解决 “为什么树叶秋天会变黄” 的疑问,眼里总带着 “我能行” 的自信。

给孩子自由,不是 “不管不问”,而是 “相信他有能力做自己的事”:

允许孩子 “试错”:比如孩子想自己洗碗,别怕他打碎盘子,大不了一起收拾,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 “我能帮家里做事”;

少替孩子做决定:别直接说 “你要学钢琴”,而是问 “你想试试钢琴,还是画画?”,让孩子感受到 “我的兴趣被尊重”;

留足 “无聊时间”:别把孩子的日程排满,留一点他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哪怕只是发呆、玩积木 —— 有时候 “无聊”,反而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2. 护 “好奇火苗”:别用 “标准答案” 堵上孩子的嘴

多妈带孩子去公园,她会追着问 “为什么小鸟会飞,人不会?”“为什么草是绿的,花是红的?”。一开始我会直接给答案,后来发现她听完会接着问 “那为什么……”,慢慢的我改成 “你觉得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查资料好不好?”,现在她会自己翻绘本找答案,还会把找到的 “秘密” 讲给我听。

孩子的好奇心,是生命力的 “源头”,要小心呵护:

别敷衍 “为什么”:孩子提问时,别说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哪怕不知道答案,也可以说 “这个问题妈妈也想知道,咱们一起找答案”;

鼓励 “奇怪的想法”:孩子说 “想造会飞的汽车”,别笑 “不可能”,而是说 “这个想法好特别,你觉得怎么才能让汽车飞起来?”;

陪孩子 “瞎折腾”:孩子想把积木搭成 “太空站”,想把彩纸剪成 “外星人”,别嫌 “浪费时间”,陪他一起玩 —— 这些 “折腾”,都是创造力的萌芽。

3. 会 “倾听理解”:别用 “大人的视角” 否定孩子的感受

有次孩子因为搭不好乐高哭了,我一开始想说 “这点小事别哭”,但忍住了,蹲下来问 “是不是因为搭了好几次都倒了,所以不开心?”。她点点头,我接着说 “妈妈搭积木也会倒,咱们一起看看哪里没搭稳好不好?”,后来她不仅搭好了,还发明了 “带窗户的积木房子”。

倾听孩子,不是 “听他说什么”,而是 “懂他为什么这么说”:

先共情,再引导:孩子说 “我不想上学”,别直接骂 “你怎么这么懒”,而是问 “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了?”,让孩子感受到 “我的情绪被看见”;

少用 “你应该”:别说 “你应该勇敢一点”,而是说 “妈妈知道你有点害怕,我们可以一起试试”,别用 “应该” 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

多听孩子 “分享”:哪怕孩子说的是 “今天和同学玩了捉迷藏” 这种小事,也认真听,偶尔问 “后来呢?你玩得开心吗?”—— 让孩子知道 “我的经历很重要”。

4. 做 “榜样力量”:别用 “说教” 代替 “行动”

多妈有个朋友,每天下班回家会陪孩子读半小时书,自己也会看育儿或职场相关的书,从不刷短视频。现在孩子上二年级,每天睡前会主动拿书看,还会说 “妈妈看书的时候,我也想看书”。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样子,你的 “热爱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让孩子看到你的 “热情”:你喜欢做饭,就带孩子一起择菜;你喜欢跑步,就周末带孩子一起去公园慢跑 —— 让孩子感受到 “生活是有趣的”;

别怕在孩子面前 “示弱”:你学不会用新的家电,可以说 “妈妈也不会,咱们一起看说明书好不好?”,让孩子看到 “大人也会遇到困难,但可以努力解决”;

分享你的 “小成就”:你完成了一个工作项目,或者学会了一道新菜,可以和孩子说 “妈妈今天做到了,你也可以试试自己的小目标”—— 用你的努力,带动孩子的动力。

多妈的心里话:养育,是 “陪伴” 不是 “雕刻”

其实养出有生命力的孩子,核心不是 “教他做什么”,而是 “不阻止他成为自己”。我们不用把孩子雕刻成 “完美的样子”,不用逼他成为 “我们期待的人”,只要给他信任、尊重、陪伴,他自然会像小树苗一样,扎根土壤,向阳生长。

就像多妈现在,会陪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会和她一起把彩纸剪成 “奇奇怪怪的形状”,会听她讲 “梦里遇到的外星人”—— 看着她眼里的光,听着她叽叽喳喳的分享,才明白:所谓 “生命力”,就是孩子敢好奇、敢尝试、敢表达,敢做 “真实的自己”。

亲爱的父母们,别再用 “为你好” 束缚孩子,别再用 “标准答案” 限制孩子。相信他、尊重他、陪伴他,让他在爱里自由生长,自然会成为眼里有光、心里有劲儿的 “有生命力” 的孩子。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如何养育一个“有生命力”的孩子?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