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跟孩子玩一些打闹游戏吧。
孩子们会在打闹中增强自信和力量。
我一直提倡爸妈跟孩子多打打架。
特别是男孩更喜欢一些这样的对抗游戏。
当然,这个最佳的打闹对象就是自己的父亲。
在小的时候,孩子们打闹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力量,有时是为了开心一点。
有时是为了跟父母进行一种联结,因为这样的沟通刺激而有趣。
孩子跟父母在这种特殊互动中,获取一种亲密联结。
因为双方都会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这一场打闹之中。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刺激而被关注的时刻。
而且在对抗中,孩子能更好地明白规矩是什么?
比如有很多的父母平时跟孩子说“不能打架,打架的孩子是坏孩子”。
结果听话乖巧地孩子就会守住这个不能打架的规矩。
往往被欺负到了头上,也是一味忍让,默默流泪不吭声。
但是打闹的规矩可不是这样的,因为打闹能让孩子明白:我是能还手的。
打闹的规矩会约定什么不能打,不能踢,不能咬人,不能掐脖子,也不能打脸、头、肚子。
而守住了这些规矩,你完全可以还手,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好自己。
还有一个好处我们大部分人都想不到,孩子会通过打闹来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
比如那些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的孩子进行这样的打闹训练,非常有用。
因为在打闹中,父母能有效地教会孩子打闹的一些规则。
只有这样的经验,他们跟小伙伴起了一些冲突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该怎么办,该用多大的力气。
禁止和打骂有时候是于事无补的。
他们过一会又把拳头砸在了小伙伴的脸上。
教会他们去控制自己的行为,才是出路。
记得有一次儿子跟一个孩子玩。
因为抢一个玩具而被那个孩子狠狠地踢了肚子。
这个孩子是非常容易激动的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那天刚好小男孩的奶奶在,他奶奶就训了孩子几句,然后要孩子道歉,孩子就跑远了,我也没多说。
第二次小男孩在我们家玩,又动手打了人。
那天我就把他叫过来,问他是不是打了弟弟。
他就站在那没说话。
我说:“其实叔叔小时也经常打人,但是我不打人的肚子,也不打人的脑袋,这些地方不能打,太危险了。”
该怎么打呢?比如打打手和屁股可以,但是有些地方坚决不能打,你得学会控制自己地拳头。
那一天几个孩子都听得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