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暗示的力量太强大了,这几句话千万别对孩子说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父母的言辞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力量,它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推动他们不断前行;也可能成为束缚,阻碍他们突破自我。

在陪伴我家三个孩子成长的这些年里,我愈发深刻地体会到言语的力量,也深知有些话带着极大的负面暗示,千万不能对孩子说。

1

不要给孩子过多负面暗示

当看到孩子做得不够好时,我们很容易脱口而出这样的话语:

“你怎么这么胆小,不敢表达自己”

“怎么这么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你怎么这么自私,都不愿意分享”

“你怎么这么没礼貌,看到人都不叫”。

那时,父母心中满是怒火,急需一个发泄口,于是对孩子说出许多情绪化的气话。

父母说完可能瞬间就忘记了,但孩子作为听者却会铭记于心。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留下的痕迹,孩子就可能呈现出相应的模样。

孩子尚小,尚未完全认识自己,而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孩子往往是通过父母的言语来认识自己;他们相信父母对自己的定义,并会按照父母的定义来塑造自我。

如果孩子频繁听到父母说

“你是胆小的”

“你是很笨的”

“你是自私的”……

这些话语极有可能内化为他们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因此,父母们要时刻警惕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避免给予负面暗示,否则可能会将孩子推向我们最不愿看到、最想避免的状态。

这便是暗示的力量。

2

警惕标签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标签效应”,指的是当我们给某个个体或群体贴上某种特定的标签时,这很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孩子们被我们贴上某种标签,这就如同给他们植入了一个无形的暗示,他们会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暗示的方向发展。

比如,我们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说:“你是很胆小的人。”

乍一看,这似乎是基于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而下的结论,似乎并无不妥。

然而,当孩子接受了“我很胆小”这个标签后,它很可能成为他们逃避责任或拒绝改变的借口。

当孩子需要上台发言时,当他们需要尝试新事物时,当需要他们挺身而出时,当需要他们踏出舒适区时,心中那个“胆小”的暗示就像一根绳索,紧紧地拽住他们前行的脚步。

在他们想要突破自我时,这个声音就会不合时宜地跳出来提醒他们:“你是这么胆小的人,你怎么敢?”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阿德勒的“目的论”,即人会在无意识中从过去的“伤害”和“定义”中汲取可利用的信息,以支撑自己“不能做某事的理由”。

孩童时期听到的那些定义和暗示,很容易成为他们“行为的合理化依据”。

于是,“胆小”成了他们不努力的理由,限制了他们的潜能。

当然,或许将来孩子足够强大,能够摘掉那些不属于他们的标签,不再理会负面的暗示。

但如果父母能尽早意识到“暗示性话语”带给孩子的危害,就应该立即止损。

3

用语言造就孩子

既然我们的语言是有力量的,给予孩子负面暗示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期待孩子呈现出什么状态,就朝着那个方向去暗示和提醒孩子。

那么,具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才能为他们的内心注入力量呢?我有以下四个建议。

用描述代替评价

不要只是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些评价对孩子来说过于空洞,更好的方式是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把我们看到的事实说出来。

“你解答出这道难题,这说明你很专注。”

“我很喜欢你看书时聚精会神的样子。”

“你愿意与妹妹分享零食,我欣赏你的慷慨。”

用欣赏的语调向孩子描述他们的优点和才能,让孩子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独特品质和能力。

这些暗示也会成为他们的力量,让他们不自觉地朝着这些特质靠近。

告诉孩子事件带来的影响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会让我们整个居家环境不舒服;

如果乱喊乱叫说话太大声,会影响和打扰别人。

同样,如果他们做了某件好事,也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美好的结果。

“谢谢你送我的画,我感到很开心。”

“你帮妈妈拧着购物袋,这样妈妈就轻松多了。”

“你收拾好了玩具,房间变干净了,我觉得很舒服。”

了解了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孩子会逐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这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同理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自发地做好事。

与自己对比

不要将孩子与别人做对比,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可比性。

如果真的要对比,那就与过去的自己比,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你以前不敢自己去上厕所,现在你变勇敢了,敢一个人去了。”

“你看你现在吃饭都不会掉在桌子上了,你又进步了。”

“你现在填色画画好厉害,再也不会涂到外面去了。”

“以前你只能专注 10 分钟,现在你可以全神贯注超过半小时了。”

让孩子成为自己,勇敢地做自己,他们就是他们自己,无需与任何人做对比。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看到孩子有问题时,作为父母不能视而不见。除了不给孩子贴标签,父母更应该做的是明确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看到满地的玩具,先别指责,而是建议他们开始收拾房间;

看到孩子牛奶洒了,先别骂,而是告诉他们这时候应该拿个抹布来擦;

看到孩子静不下心来学习,先别唠叨,尝试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学习。

遇事不指责,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的职责不是不断地“打压”孩子,而是要给他们赋能,托举起孩子,让他们自信成长。

让我们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都能成为他们的力量,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暗示的力量太强大了,这几句话千万别对孩子说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